昭化:“烟菜”轮作不断档 助农增收“新丰景”

盛夏时节,在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千亩烟粮轮作示范基地,连片的烟叶在风中舒展,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一片片饱满的烟叶采摘而下。

这片土地之所以能持续焕发活力,源于一套独特的“耕作密码”——烟叶采收后,大头菜、宽梆青菜等作物将接续种植,让土地全年保持高效利用。种植大户韩平宗正是这场“轮作革新”的践行者。

“烟叶采收是按批次推进的,而在最后一片烟叶采收前,下一季蔬菜的种植计划就已提前敲定。”韩平宗介绍,“等今年烟叶采收完成,我准备在这片土地上种大头菜。”

从单一作物到多元种植,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土地流转的疑虑、种植技术的门槛,曾是摆在韩平宗面前的"拦路虎"。

“刚开始推行‘烟粮轮作’种植模式的时候,大伙儿心里总担心挣不到钱。好在我们及时跟上了技术指导,一点点帮着解开了大家的心结。”韩平宗说。

政府搭台、企业赋能、农户唱戏,多方合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技术人员田间授课、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收购点上门收储,一条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悄然建成,让烟农种得安心、卖得省心。

产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烟菜轮作”让土地在一年四季都创造价值,韩平宗的账本上,增收的数字越来越可观。

“一亩烟叶能挣三千多块,一亩蔬菜也能挣一千多块,算下来,一年总共能增收将近二十万元。”韩平宗说。

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真。“烟菜轮作”不仅让种植户尝到甜头,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在这里务工,每天可以挣100块,还算不错。”昭化区太公镇玄真村村民盛明坤笑着说。

如今,“烟菜轮作”模式在高照村已初具规模,成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抓手。

“今年,我村烤烟种植面积超1100亩,总产值预计超400万元,解决群众就近务工2万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40余万元;烤烟采收结束后,我村计划种植蔬菜1000亩,预计实现蔬菜收入150万元。”昭化区太公镇高照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咸勤表示。

在昭化区,像韩平宗这样投身“烟菜轮作”模式的种植户不在少数。近年来,该区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烟粮轮作”“烟菜轮作”等产业循环种植模式,持续深挖耕地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今年,昭化区种植烤烟面积8000亩,烟叶产量2万担,产值3000万元;计划烟田粮食、蔬菜等作物轮作面积6000亩。

广元市烟草公司昭化分公司烟叶科副科长罗攀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昭化生产特情,在低海拔烟区复制太公镇烟菜轮作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种植户全年收入。在高海拔区域依托王家贡米产业,继续做好粮烟融合发展这篇文章,以烟稳稻,稻烟共生,逐步将烟叶专业种植户转换为,粮烟种植专业户。”

向东阳邹星雨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