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村里办红白事,家境好的大操大办,条件差的借钱也要撑场面。有了红白理事会后,谁家有红白事,理事会成员都会主动上门提醒别铺张,这风气改得好。”7月17日,在昭化区昭化镇朝阳村举行的坝坝会上,村民提起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中发挥的作用,赞不绝口。
移风易俗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改革难题。近年来,朝阳村聚焦农村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压实责任,邀请乡贤能人参与修订《村规民约》配套制度,规范红白理事会运行,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新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
“乡村振兴既要改善外在风貌,更要筑牢精神内核,移风易俗正是关键突破口。”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杨照雄介绍,村里已健全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制定章程和运行细则并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实现自我教育、约束与管理。日常宣传中,村里发掘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倡导厉行节约、绿色生活,引导群众以新方式办喜事、简办丧事,营造乡村文明新氛围,同时借助道德模范与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激励村民提升道德修养。
杨照雄坦言,过去村民对沉重的人情负担颇有无奈。红白理事会成立后,村民办红白事前会主动报备,理事会及时提醒,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的陋习。如今,文明节俭理念已深植人心,红白事简办、新办在村里成了常态,乡风民风愈发清朗。
梁慧芳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欢
编辑:刘敏校对:陈亚川
责编:张长春编委: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