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镇的“减负”实践 少了群消息 多了泥土香

“以前一天刷十几个群,现在群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广元市昭化区青牛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曼丽整理着村民诉求台账,话语里透着轻松。这场变化,源于青牛镇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专项整治——通过给工作群“瘦身”,让基层干部从屏幕前解放出来,把脚步扎进田间地头。

给工作群做“减法”

青牛镇辖4村1社区,最多的时候,镇对村级的各业务工作群就有10多个。“工作群最多的时候有15个。”王曼丽回忆。

去年,按照全市部署,青牛镇开始对工作群“减负”。针对干部“怕指挥失灵”“怕信息丢失”的顾虑,镇里开动员会明确“减群不减责、增效不增负”原则,出台《青牛镇微信群管理制度(试行)》,划定“禁发涉密信息、低俗内容”等红线;推行“一个口子”原则,镇级对村保留1个政务工作大群,机关干部留1个工会群,党委留1个工作群,重要事务改由会议、文件落实。

如今,全镇已关停条块业务群15个、“僵尸群”2个、临时群2个,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精力回归办实事

工作群精简后,变化立竿见影:镇上任务通过一个群直达村干部,谁来做、怎么做一目了然,防汛等指令能直接传到责任人,避免层层转发走样。青牛镇苏山村党支部书记吴绍霖现在有了更多时间泡在村里的石榴园,手把手教农户管护技术了。

村民感受更直接。青牛峡社区居民刘容说:“现在群少了,回复又快又准,干部关心我们的次数也多了。”

数据显示,青牛镇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后,干部走村入户时长增加1.3小时,群众诉求响应时间从平均1天缩至2小时。今年二季度群众满意度达98.5%,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

让务实成常态

“整治不是终点,得让务实成习惯。”青牛镇党委书记范涛介绍,为防反弹,青牛镇建立了上级督导、同级监督、纪委监管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撤并的群不“死灰复燃”。下一步还将优化管理条例,不定时抽查违规建群情况。

青牛镇的实践,正是市级政策在乡镇落地的生动样本。去年以来,广元市全面开展摸排工作,解散临时性阶段性、过多过泛面向基层的网络工作群组约千个,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

夕阳下,青牛镇的乡间小路上,干部们走村串户的身影多了起来。“手机安静了,心就静了;群消息少了,和群众的话就多了。”这是干部们的共同感受,也是“指尖减负”带来的最珍贵变化。

记者手记

整治“指尖形式主义”,不能止于简单关停几个群。昭化区青牛镇实现“一条业务线一个群”的实践证明,唯有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让考核聚焦实际成效,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指尖”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田间地头、群众身边,这才是数字化治理应有的温度与底色。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敏佳

编辑:陈洋平校对:刘敏

责编:孙红玲编委:杨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