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青梅路社区,分区明确、种类丰富的服务空间里藏着说不尽的巧思。办事大厅里,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结,大幅度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阅读区里,孩子们趁着假期在书海中徜徉;文化广场上,居民们随着节奏舒展身体……这些融合了本地历史文化的服务空间,都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好政策。
今年7月,昭化区元坝镇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代表等相关人员赴杭州市拱墅区潮鸣街道开展结对交流学习,这不仅开阔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视野,更为破解地方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我们借鉴了拱墅区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好经验,把社区的活动阵地重新规划升级了。现在大伙儿来这儿,既能顺顺当当办业务,还能随时了解咱们本地的传统文化。”昭化区元坝镇青梅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洪笑着说。
近年来,昭化区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与杭州市拱墅区创新推出“三个一”机制,在全市成立首家浙江商会,开展村企结对80余家,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构建起“万企兴万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建立“一岗多职”机制激活村企协作新动能
今年4月,拱墅·昭化“周末书记”党建联建行动正式启动,通过推动拱墅、昭化两地村党支部书记结对帮带,全方位加强两地在资源、人才、产业等领域的互联互动,为产业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一创新举措很快在特色产业合作中显现成效。“我们围绕‘紫云猕猴桃’特色产业,和拱墅区祥符街道渡驾桥经合社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通过拓展销售渠道、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方式,助力当地农产品提升附加值,走向更广阔的东部市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昭化区元坝镇云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徐怀明在“万企兴万村”村企共建座谈会上表示。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有效推动东部企业与西部乡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再谱东西部协作崭新篇章。
云雾村正是昭化区借力东西部协作、深耕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昭化区聚焦推动中药材、果蔬、养殖等产业发展,收集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遇见的产业技术、产品加工、销售等困难瓶颈,主动向杭州市拱墅区结对城市发布需求。
同时,该区通过技术组团、项目合作、多元借智等服务方式,创新建立专业人才“周末工程师”“组团式”帮扶模式,不断激活本土资源、做强优势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昭化区聘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45名专家教授担任昭化区60余个行政村的“首席顾问”“特聘专家”,任命“名誉村长”3名,成立专业技术智囊团队4个,协作共建王家贡米研发中心、食用菌产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5个,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3个,开展专题讲座50余场次,成功申报王家贡米、淫羊藿等领域专利3件。
建立“一品多供”机制打造消费帮扶新标杆
今年,在杭州市民的餐桌上,首次上线美团小象平台的“昭化造”中粮菜籽油凭借地道品质,成了备受青睐的“新宠”,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饮食。这是昭化造农特产品打通“出广入杭”绿色通道的重要标志,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全新思路。
“与美团小象超市这类互联网平台合作,可以让‘昭化造’农特产品更好直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我们也正在积极优化当地农特产品供应目录,不断提升‘昭化造’品牌影响力。”昭化区商务服务中心主任郭延鹏说,该区充分运用美团大数据精准匹配供需,精选60余款农产品入驻美团小象超市,成功破解产销脱节难题。
同时,昭化区依托拱墅区“浙江商贸第一区”的优势,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昭化区16家民营企业与拱墅区8家商超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创新实施“电商直连社区”与“五进”定向购销双模式,让“昭化造”农特产品加速“出圈”,全面打开“昭化造”农特产品“一品多供”销售渠道。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拱昭”两地还联合打造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数字赋能”的协作体系,培育出“昭化优品”IP矩阵。两地整合万农合创、天雄甄选等企业资源,在杭州核心商圈设立智能专柜展销馆,依托AI推荐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带动日均销售额突破15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3倍。
截至目前,昭化区通过消费帮扶销售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其中浙江地区直接采购金额达6000余万元。
建立“一帮多联”机制创新公益帮扶新模式
8月13日,由中共杭州恒生科技园区委员会、杭州江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蓝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爱心企业团队为昭化区太公镇小学捐赠课桌椅150套,学习用具100套,总价值约5万元。此次捐赠也是杭州蓝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益桌助学行动第二期,该公司在2024年秋季已向太公镇小学捐赠课桌椅及学生校服一批。
“非常感谢爱心企业的捐赠,这份情谊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源支持,还让师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学校一定会善用资源,全力推动学校办学品质再上新台阶。希望东西部协作的纽带能更加牢固,在互助共赢中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绘美好未来蓝图。”昭化区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吴朝波表示。
近年来,昭化区立足“万企兴万村”行动,创新建立“一帮多联”帮扶机制,通过组建“爱心企业联盟”,成功促成40家昭化与拱墅企业结对共建,形成“资金捐赠+产业帮扶+消费助力”的立体帮扶体系,重点支持教育助学、医疗救助、基础设施改善等民生领域。
目前,昭化区已完成5所学校、3所卫生院、13个村级公益项目建设,拱墅区爱心企业已捐赠智慧教室设备5套、彩超设备3套、太阳能路灯500余盏,资助困难学生60余名,惠及群众超过2000人。
在产业帮扶方面,昭化区通过村企结对、产销对接、以购代帮等模式,有效打通东西部资源通道,既引入东部先进经验,又将西部优质农产品推向东部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每年带动社会捐赠资金达5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邹星雨)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江涛陈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