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药品、直播招!大学生实践团把“实用干货”送到昭化乡村

盛夏时节,正值暑期,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国医卓牧联盟”第四分队队员走进昭化区清水镇金紫村肉牛养殖场,他们同养殖户面对面交流,实地了解肉牛日常饲养、疫病防治情况,现场分析养殖中的问题。

“夏天气温高,饲料易变质,可以尝试在饲料里添加益生菌,调节乳牛肠胃功能。”队员钟奕雅与部分养殖户交谈发现,当地肉牛养殖普遍存在疫病防治意识不足,养殖技术仍较传统。队员们一起反复实践现场研判,化书中理论为现实实践,为养殖户讲授环境消毒、疫病预防、科学饲养小技巧,并发放了夏季日常必备药品,帮助村民更好发展畜牧产业。

除肉牛养殖社会实践外,队员们还走进清水猕猴桃种植园、王家贡米生态循环基地等地,聚焦果树栽培技术创新、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核心问题展开细致调查,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据了解,为了推动校地合作提质增效,7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与昭化区清水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校地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我们将定期派师生到乡村开展技术服务,把田间地头的实验室建好、用好,充分发挥校地合作效益。”学校带队教师舒刚说,希望大学生社会实践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好计划,为校地双赢奠定良好基础。

清水镇重点特色产业,需要疫病防控技术;射箭镇老年人多,对中医养生需求大;虎跳镇水果销路单一,希望拓宽销售渠道……年初,共青团昭化区委深入各镇实地调研,收集到发展中的一些“急难愁盼”。

“我们将收集到的30余项民生期盼和发展难题梳理成清单,与一些常年合作的高校院系一一对接,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让每一支小分队依次在相关乡镇找准方向、高效行动。”共青团昭化区委副书记张旭娟介绍。

校地搭建合作桥梁,建立需求对接平台,量身定制实践方案,为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石。

一段时间以来,成都中医药大学半夏和鸣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射箭镇明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场宣讲中医养生知识,增强村民健康防护意识;江苏理工学院青芒推普振兴实践团队走进虎跳镇南斗村黄桃种植基地,通过手机直播带货,助农销售水果……

今年暑期,已有4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走进昭化区7个乡镇开展医疗健康、农业技术、文化科普、应急管理等多领域、多形式实践服务,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进一步筑牢了校地合作根基。

赵柳月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国义文/图

编辑:刘敏校对:陈洋平

责编:张长春编委:江涛陈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