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产业链聚合 助力青川菌业振兴——省港投集团“三聚焦”托底性帮扶新实践

广元新闻网讯(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敬梅)盛夏时节的青川,碧空如洗,阳光洒在蜿蜒的山路上。在当地与气温同步攀升的,还有青川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的快速推进。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省港投集团定点帮扶和托底性帮扶青川县5年来,从帮扶一个村辐射到全县,始终坚持以产业帮扶为主攻方向,助力青川县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

“托底性帮扶工作在青川干些什么?”“帮扶过程中如何托得稳帮得准?”……立足青川所需、港投所能,省港投集团采取“三聚焦”托底性帮扶新实践,深挖食用菌优势资源,在2年示范种植的基础上,整合多方帮扶力量和优势资源,落地青川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促进青川食用菌产业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闭环转型。

聚焦模式创新激活组团帮扶新动能

省港投集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形成“国企主导+多企联动+科技赋能+资金协同”的组团式帮扶模式,精准发力青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

落户经营主体。将所属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滨水农业研究院落户青川县,帮助青川县建立现代企业高效管理机制,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夯实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

汇聚多方力量。联合上海市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等机构提供菌种研发、智慧种植等技术支撑,引入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搭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市场渠道,依托地方平台企业拓展示范种植规模。

聚集产业资金。整合帮扶和地方衔接等资金,共同建设年产2000万棒菌棒智慧化生产工厂,构建产权归集体、使用权归企业、收益权共享的“三权分置”和利益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和资金的集约化配置。

聚焦全链贯通塑造产业发展新能级

省港投集团积极响应“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要求,培育“育种—扩繁—种植—生产—运输—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动青川县食用菌产业从零散分布的“作坊”转型为组团经营的“集群”,成功进入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食用菌2.0时代。

攻坚上游种业。启动年产2000万棒现代化菌棒工厂建设,立足青川为川陕甘区域市场供应高品质菌棒,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亿元;配置自动化生产线及无菌培养系统,将菌棒污染率由10%降至1%,生产效率提升4倍,县域菌源自给率将从30%提升至60%。

提质中游基地。利用已建成的民兴村百亩示范种植基地,攻克种植技术难点,羊肚菌亩产突破800斤、香菇亩产突破18000斤,较传统种植增产50%,辐射川陕甘20个乡镇,示范带动2000亩规模化种植。

拓展下游渠道。借力集团物流贸易体系及川府农博青川馆、滨水购等销售平台,开通青川至哈萨克斯坦常态化运输通道,未来年销售食用菌将达2万吨,年出口量超100吨,助力青川向“全球食用菌供应链节点”跨越式升级。

聚焦利益共享释放联农带农新红利

产业帮扶如何“持续造血”?省港投集团探索利益共享机制,让区域合作从过去的“单向帮扶”转向“互利共赢”,进一步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助力产业振兴。

创新模式共享红利。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模式和“集中制棒、分散出菇”的高效生产模式,让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深度融入食用菌产业链,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统一管理提升收益。实施菌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指导、产品统一回购的“三统一”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农户生产投入和经营风险,显著提升种植收益。采取工厂化养菌和标准化出菇管理模式,农户生产成本降低25%以上。“青川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价值融合,食用菌收购均价同比提升20%。

多种渠道带动增收。通过建设制棒工厂和示范基地,每年提供20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预计带动150户农户参与,年均增收超2万元,“集体享有产权、企业租赁运营”的模式,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年均百万元的稳定租金收益。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共富效应就覆盖到哪里”的惠民目标。

接下来,省港投集团将根据实施情况不断完善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与青川县的深度合作。

编辑:刘敏校对:吴敏佳

责编:张长春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