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功夫 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专访朝天区委书记余飞宇

《广元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5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朝天区如何贯彻落实《条例》内容,让便民利企来得更实在?近日,记者专访了朝天区委书记余飞宇。

记者:《广元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开始施行,请谈谈本地区对《条例》的认识。

余飞宇: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推动企稳回升、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的重要抓手。《条例》的颁布施行,是广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

《条例》围绕广元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的大量改革和有益探索,将一些阶段性、创新性成果和具有推广意义的工作机制予以立法确认,使之形成了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营商环境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及市场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优化流程、改进服务、提升效能。

记者:请您结合本地工作开展情况,谈一谈朝天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弱项?

余飞宇:一直以来,朝天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切实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助推全区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一是突出高位推动,促进工作落地落实。建立了县级领导“1+19+N”的保障工作专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联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构建了“专人专岗+清单管理+定期调度”工作模式。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持续做优政务环境。整合设置多功能综窗,实现“一窗受办”率达100%。梳理发布各乡镇入驻事项260项、“村能办”便民服务事项118项、“家门办”便民服务事项30项,成功创建4个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5个市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85个市级“示范便民服务站”。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抓好税费服务、融资保障、法治保障、政商沟通、行政监管。今年以来,精准培育高成长性企业5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建市级专家工作站2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四是常态化纾困解难,助力企业长远发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落实政商“面对面”恳谈机制,坚持“请进来+走上门”“集中式+单独式”“分行业+分产业”等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建立区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共处置投诉举报10余件,办结率100%。

近年来,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思想观念还不够新、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等问题,我们将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着力破除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新老问题。

记者:接下来,朝天区将怎样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余飞宇:朝天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相关制度落实落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省先进和群众期盼、营商环境测评结果,强弱项、抓重点、搞创新,助力全区营商环境上档升级,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性和满意度。

一是着力打造优质政务环境。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受办,建立“通办”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镇村“三化”建设,推动“村能办”“家门办”实现真能办、便捷办;二是持续优化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三是扎实抓好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深挖细研国家、省、市推出的复制推广改革举措和参考借鉴落实的改革举措,确保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实现复刻升级,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做法尽快落地实施并取得成效。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冉金鹭

编辑:张长春校对:张静

责编:李凌编委:刘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