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入企,“园区议事”激活石龙廉动力

“项目报建流程能不能再优化?”“园区配套政策我们还不太清楚。”……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龙街道,类似这样来自企业和项目一线的直接诉求,如今有了更快捷、更透明的回应渠道——常态化开展的“园区议事”。石龙街道以此为抓手,将服务窗口、协调平台、监督探头一并“搬”至发展最前沿,引导党员干部在为企业、项目纾困解难中锤炼作风、彰显担当,让清廉务实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亮底色。

现场“会诊”:精准把脉企业难题不过夜

“以前反映问题要层层上报,现在街道领导直接到厂里听我们说,效率完全不一样!”依能饮品公司负责人感叹道。近期,了解到该公司有新产品联合开发意向后,街道党工委书记曾雅蓉立即联系企业开展“园区议事”,带队上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双方围绕市场策略、资源匹配等进行“会诊式”研讨。街道干部当场提出专业建议,并就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表达了积极意见。“他们提的思路很实在,没讲空话套话,帮我们省了不少弯路。”该负责人表示。这种公开透明、直面需求的议事方式,不仅有效杜绝了权力寻租空间,还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线“督办”:全程护航项目建设加速度

重点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园区议事”机制在项目推进中,更侧重于全流程跟踪和风险防控。迈赫精酿啤酒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建设正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珏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这里。“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民工工资决不能拖欠!”他依托“园区议事”机制,不仅与项目方、施工方负责人高频次碰头,实时掌握进度,更将安全生产规范、劳务用工保障等视为必须守牢的“硬杠杠”。通过现场指出问题、协调解决方案,他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项目在依法合规的轨道上加速前进,展现了“较真碰硬”的实干作风和廉洁担当。

源头“协调”:清障搭台发展环境更优化

“园区议事”不仅解决点上的问题,更着眼于优化发展“面”上的环境。摆宴坝防洪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施工环境的保障至关重要。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大仕运用“园区议事”,多次将协调会开在项目现场、田间地头。“把矛盾摆在台面上,大家一起想办法!”他主动召集相关单位、村组代表,实地踏勘,面对面协商,点对点化解影响施工的各类难题。“没有街道干部这样反复跑、当面协调,我们这些老大难问题真不好解决。”一位村干部说道。这种靠前协调、主动揽责的行动,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工程的顺利推进,维护了群众利益。

监督“内嵌”:严管厚爱亲清关系更长效

石龙街道坚持将严管与厚爱贯穿“园区议事”全过程。街道纪工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议事现场,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服务效率、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嵌入式”过程监督。通过定期通报议事成果、问题情况办理,及时纠偏,引导党员干部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在监督中提升,自觉做到与服务对象“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积极构建了健康长效的政商关系。

“深入一线‘园区议事’,就是要服务零距离、监管全覆盖、发展高质量!”石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曾雅蓉一语道出了工作的核心理念。实践证明,正是通过这种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前沿、将监督关口内置于流程中的方式,石龙街道有效提升了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质效,锤炼了干部队伍在一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为辖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编辑:石雪芹校对:刘敏

责编:张长春编委:刘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