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第一人民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通过专家下沉、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系列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精准帮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根据市卫健委的网格化工作安排,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由利州区中医医院、东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雪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石镇卫生院、荣山镇卫生院、龙潭乡卫生院、宝轮镇赤化卫生院7家成员单位组成。同时以“整合资源、下沉服务、惠及民生”为目标,主动扛起牵头医院的责任与担当,通过人才、技术、硬件、渠道等全方位“矩阵式”输出,为成员单位提供精准帮扶,推动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展,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扎根基层、贴近百姓。
在帮扶过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合院内优质资源,组建由资深管理专家、临床学科带头人、护理骨干和技术能手组成的业务指导团,通过多种形式为成员医院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业务指导。统一标准与规范。牵头医院将三甲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临床路径、诊疗规范、护理操作标准、院感防控流程等移植并适配到成员医院,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底线和质量基线,进一步推动了成员单位医疗质量同质化。质控督查与持续改进。牵头医院质控部门不定期组织专家赴成员医院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督查、病历点评、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指导成员医院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同质化业务培训。牵头医院组织面向成员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技能、院感知识、合理用药、病历书写等专项培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与技能。
下沉带教专家资源精准输送
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定期到成员医院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新技术推广等举措,将先进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把手”教给基层医生,重点提升成员医院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急危重症初步处理的能力。今年以来,累计下派专家176人次,开展教学查房85次,指导开展手术97例,教学培训52场,让群众“近”享健康。
此外,医院还为成员单位医护人员提供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进修、短期轮训、专项技能培训的机会,重点培养学科骨干和青年人才。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20人次。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病例分享会、多学科会诊(MDT)观摩,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知识共享。鼓励并指导成员医院医护人员参与总院牵头的科研项目或联合申报课题,提升科研素养。
资源共享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指导下,明确集团内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标准和流程,以及康复期、稳定期慢性病、常见病向下转诊标准和流程。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格局,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转诊难、报销难、看病贵”的困境,筑牢基层服务网底。
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绿色通道,实现患者“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体系。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集团成员单位规范转诊的患者预留号源、床位,提供优先检查、住院服务,确保转诊高效顺畅。专家团队对下转至集团成员医院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建议和康复指导,确保治疗连续性。
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集团成员单位实现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共享药房等资源的互联互通,让基层患者无须奔波,就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医防融合筑牢健康防线
市第一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医防融合”机制优势,协助推进医疗与预防的融合工作。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健康讲座、多学科联合义诊、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零距离”的健康服务,引导群众养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从源头降低疾病发生风险,降低医疗负担。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成员医院业务工作的精准指导与深度赋能,将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从“物理整合”加速迈向“化学反应”,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未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持续优化指导模式,深化合作内涵,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广更多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将成员单位打造成为区域内“信得过、靠得住、能力强”的“健康守门人”,最终惠及广大百姓。
何利君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杨俸润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