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维权,曾是不少消费者的“挠头事”。今年4月,一份来自甘肃省的汽车消费投诉,跨越川甘两省边界,送到了广元市昭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对消费者杨某某的焦虑诉求,昭化区市场监管局以“不推诿、不缺位”的担当,启动跨区域调解机制,联动甘肃当地部门,用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对话”与实地奔波,圆满化解纠纷,既守住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跨区域协作治理的温度与效能。
一纸投诉跨省来,主动担当解民忧
“刚买27天的车,才跑696公里就突然熄火,维修后费用协商又谈不拢,这可咋办?”电话那头,甘肃消费者杨某某的声音满是焦急。原来,他在昭化区某汽车销售公司购置的车辆,短期内突发故障,虽经商家维修,但双方就修理费支付问题争执不下,跨省维权的不便更让他愁眉不展。
接到投诉后,昭化区市场监管局没有因“地域阻隔”而敷衍,而是第一时间将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分管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迅速启动跨区域消费纠纷调解预案——既要查清事实真相,又要最大限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更要通过专业调解让双方满意。“不管消费者来自哪里,只要权益在昭化受了影响,我们就有责任把事办好。”专班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初心。
三地联动织密网,专业调解破难题
跨省纠纷的化解,难在信息不对称、沟通成本高。昭化区市场监管局消保中心工作人员以“精准施策”破局,打出一套“查实情、强联动、明责任”的组合拳。
——实事求是查实情,筑牢调解根基。工作人员先从固定证据入手,仔细核查购车合同、维修记录、沟通录音等材料,确保证据链条完整;再多次与杨某某及其亲属深度沟通,不仅了解故障发生的全过程,更精准捕捉到他“希望彻底解决故障、合理分担费用”的核心诉求;同时,线下走访涉事汽车销售公司、品牌4S店及当地汽车行业协会,摸清汽车维修行业惯例、故障排查标准,为后续调解积累“专业底气”。
——川甘联动强协作,降低维权成本。考虑到杨某某远在甘肃,往返两地耗时费力,昭化区市场监管局主动联系其住所地市场监管部门,详细介绍案情、共享证据材料,请求协助沟通。甘肃当地部门迅速响应,安排专人对接杨某某,一方面安抚其情绪,另一方面及时反馈诉求,形成“昭化主导、甘肃协助、两地联动”的调解格局,让跨省维权不再“孤单”。
——线上线下齐发力,厘清责任边界。为提高调解效率,工作人员创新方式:线上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渠道,组织双方核实证据、协商方案;线下则驱车千里赶赴杨某某驻地,当面倾听诉求、核实情况,用“面对面”的真诚打消其顾虑。调解中,工作人员始终以法律法规为标尺,对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条文,耐心向双方析法明理,引导经营者换位思考“消费者的焦虑”,提醒消费者理解“企业的合理成本”,逐步缩小分歧、厘清责任。
千里维权终有果,协作治理显担当
经过多轮线上“云端对话”与线下沟通协调,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涉事汽车销售公司正视责任,为杨某某的车辆进行彻底检修,免费更换问题配件,彻底排除故障隐患;同时承诺加强后续服务保障,为车辆延6个月质保期,累计为杨某某挽回经济损失近万元。
“没想到跨省维权这么顺利,昭化区市场监管局的同志不仅专业,还特别贴心!”拿到和解协议的杨某某,特意打来感谢电话,言语间满是认可。这场跨越千里的纠纷化解,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温暖,更让经营者认识到“诚信经营、尊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此案的圆满解决,并非偶然。它是昭化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的缩影,更是川甘两省基层部门打破行政壁垒、携手推进治理协同的生动实践。从“被动接诉”到“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到“跨省联动”,昭化区市场监管局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种跨区域协作的“昭化经验”,不仅为提升基层消费维权能力提供了借鉴,更以“小纠纷”的妥善化解,凝聚起“大治理”的民心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温暖动能。
杨黎明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