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经济形势有关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493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66.4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7.1亿元,增长6.0%。
据省统计局网站消息,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外部影响冲击,落地落细各项稳增长政策,全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提质。
前三季度四川经济运行情况如何?主要呈现哪些特点?省统计局发布数据解读。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
一是经济运行平稳向好。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巩固全省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7%以上的平稳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二是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产业基础持续夯实。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茶叶、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4%、5.2%、6.1%,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稳步恢复。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41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超过85%,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发展带动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13.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互联网经济、商务会展活动等带动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9%。
三是市场需求稳步扩大。着力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促消费、拓市场促外贸,不断扩大有效需求。投资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1%、6.9%。消费市场稳中有升,限额以上18类商品中有14类零售额实现增长,其中,基本生活类消费稳步增长,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2.4%;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4.5%、9.1%。外贸市场韧性增强,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集成电路、电脑及零部件等外贸优势持续巩固,“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四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大力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8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5.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新”的动能加速积聚
一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向高向新向智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6%、20.2%,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互联网行业保持较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5%。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和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绿色产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5%、11.4%,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7倍、59.4%。清洁能源大省地位巩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同比增长12.1%,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量比重达75%左右,太阳能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新型消费潜能加快释放。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世运会为契机发展“票根经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充分激发消费潜能。文体旅消费较快增长,1—8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其中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发行放映、文体娱乐及经纪代理等行业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各地依托“川超”赛事推动相关消费加快回升。线上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7.7%、26.3%。
“好”的因素不断累积
一是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两新”“两重”政策效能加速释放,相关需求及生产领域恢复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9%、8.7%。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4.3%、11.3%、8.0%。“两新”政策带动相关生产扩张,发电机组、工业锅炉、智能电视、液晶显示屏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助企服务力度,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7%,增速较1—7月加快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0%,较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循环持续畅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有效打通经济运行堵点。能源保供有力,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4.3%。金融服务支撑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交通网络实现新拓展,九寨沟、平武、北川3县首次通达高速公路,铁路、公路运输总周转量保持平稳增长,物流通道效能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省上下顶住压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但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稳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奋力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王敏琳 整理报道
编辑:王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