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北苍溪县,一项被誉为“软黄金”的百年技艺正焕发新生。10月23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广元行走进苍溪御楼兰毯坊,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歧坪真丝地(挂)毯织造技艺。这项始于西晋太康年间的古老技艺,如今在匠人手中绽放出时代光彩。
走进位于陵江镇的秀艺毯业有限公司,织工们正俯身在织机前,手指翻飞间,细如发丝的蚕丝逐渐成型为精美图案。这家2012年成立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集手工编织、植物印染、研发设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年产手工真丝地毯、挂毯达1万平方米。
“一件高质量的作品需要经过画图、绘图、放稿、制线、染色、织造等一百多道工序,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华介绍道。自1988年开始学习这门技艺以来,他已坚守三十余载。1996年,他筹资重组经营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织造技艺,让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重获新生。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项技艺独特的“草木染色”工艺。染匠们使用花、草、树木、茎、叶及中草药等天然材料熬制染料。以染蓝色丝线为例,需使用菘蓝或蓼蓝的汁液,经过发酵、浸泡、清洗、晾晒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那抹纯净而持久的蓝色。这种古法染色不仅环保健康,更让每一件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色泽。
为促进技艺传承,刘华团队在苍溪县梨博园旁建立了“御楼兰毯坊”。这里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成为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吸引着众多学生前来研学。2024年,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非遗工坊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如今,这项凝聚着匠心的技艺已走出国门,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文化名片。“则天牌”高级手工真丝地毯、挂毯、丝毯画远销欧美、日本等地。2023年,歧坪镇出产的手工真丝毯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品”。
在苍溪这片有着1700多年建县历史的土地上,诗书文化、状元文化、耕读文化源远流长。而今,歧坪真丝地毯织造技艺正与唤马剪纸、漓江高跷等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续写着“川北淳邑,蜀中邹鲁”的文化新篇。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正如苍溪其名“树浓夹岸、苍翠成溪”般,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全民
编辑:陈洋平校对:刘敏
责编:张长春编委:陈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