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我们的体检报告?专家解答

健康体检是发现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发现里面的字和符号都认识,却看不懂具体内容。那么,如何看懂关键指标、出现哪些异常需要及时就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健康体检涵盖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查,包括超声、心电、放射等医疗设备检查,还包括围绕人体血液、尿便的化验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提示:30岁左右的年轻人侧重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40—50岁的人群侧重血脂、血糖、骨密度、肿瘤标志物筛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45岁以上人群,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的人群侧重心脑血管功能评估、眼底检查、肺部CT、听力和视力测试。

血常规是基础的检验项目。在血常规报告单中,有的数值后面标有(↑)或(↓)符号,这表示该项结果高于或低于参考范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助理研究员王斐说,血常规报告项目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如果没有临床症状,且数值在参考范围上下波动,不必过于担心,只需定期关注并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复查即可;如果数值偏离参考范围太多,或者自己本身有相关症状,建议咨询血液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尿液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况,尿常规的化验项目是许多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尿常规报告中,通常使用“-”“+”来表示阴性和阳性。北京朝阳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徐爱民介绍,重点关注尿常规4个关键指标: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糖(葡萄糖)。这些指标如果出现多个“+”,最好到相关专业科室进行复查。比如,尿蛋白指标正常的应该是阴性,提示“-”;不正常显示为阳性,提示“+”。如果没有剧烈运动,尿蛋白阳性,且提示多个“+”,可能是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