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坝秋景陈平摄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良
金秋时节,利州区月坝高山湿地七彩斑斓。
10月26日一早,月坝村78岁的老党员杜贤清,踏着铺满露珠的环湖步游道,开始了一天的巡湖工作。
“填沟蓄水,变荒为湖,以前无人问津的荒滩,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度假区。十年来‘苦干实干加巧干’打造的这片绿水青山,就是给后人留下的金山银山。”杜贤清感慨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月坝村正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行。”
海拔1400余米的月坝,早在地质造山运动时期,山顶上就形成了一个自然高原湖泊。100多年前,一场地震形成了一个落水洞,湖水慢慢下泄,湖泊变成了一块3000余亩的湿地。村民不“待见”这块烂泥滩,放牛都不去。
但这里海拔高,生态好,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余村的“华丽转身”,让月坝村干部群众怦然心动。把余村的理念“落户”月坝,说干就干。不到两年,波光粼粼的“近月湖”就跃然而出,稍加点缀,一处美景就横空出世,一传十,十传百,游客慢慢多了起来。
“就是靠着‘干’出来的近月湖,村民们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杜贤清说,十年前,村民们还靠着几分薄坡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2021年,月坝村接待游客20余万人,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以上。
漫步月坝村,十里古麻柳长廊连接天边,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藤蔓密布;月坝湿地野花遍地,芦苇成林,如诗如画……在感受着“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时,人们不由得赞叹月坝“战天斗地”的精神和“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现在正加快建设月坝国际康养疗养中心、高山湿地度假酒店、月坝山水度假村、高山湿地运动公园等,打造集生态康复疗养、精品乡村度假、山水健康娱乐于一体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站在发展历程的新节点,白朝乡党委书记陈凤杰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月坝村的康养旅游核心产业与周边村镇的种植养殖业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与月坝相邻的村已建成500亩食用菌产业园、210亩桃树果园、150亩中药材产业园、120亩板栗园、5000箱蜜蜂养殖区,初步形成“一村带全乡”的产业发展格局。
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更好了,农民更富了。月坝村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先后入选首批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白朝乡为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7元养老金,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12元养老金。在老人过生日时,还会送上生日礼物祝寿。“有了惠农好政策,不再为养老犯愁了。”这些福利待遇让杜贤清感慨颇多。“我现在养成了每天听‘大喇叭’的习惯,很多惠农政策都是听来的。党的二十大召开了,更多更好的惠农政策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幸福,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连城里人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