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记者走进利州大地,眼前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林业画卷:核桃、油橄榄林果实挂满树梢,林下中药材散发淡淡草药香……
近年来,利州区聚焦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利州样板,培育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森林蔬菜、森林药材“四大产业”,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油橄榄挂果攻坚、油茶拓展扩面、竹笋持续培优、林下种养精准提升“五大工程”,以及绿色生产推进、良种良法引领、设施装备提升、主体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塑造、资源保护提质“六大行动”,林业年综合产值突破42.5亿元,交出林农人均年增收3800元的“高分答卷”。
培育“四大产业”新机遇在林间涌现
在利州区宝轮镇海棠溪核桃园区,成片的核桃迎来成熟期,正在林下用竹竿敲打收获核桃的村民张大叔兴奋地说:“以前我们只晓得种庄稼,不懂田边地角的核桃管护,等不到核桃成熟就被虫糟蹋掉了。现在有了技术人员的指导,核桃个头长得大,卖得上价,我们的收入也翻了几番。”
尝试发展木本粮食和森林蔬菜的不仅是海棠溪核桃园区。在荣山镇中口村唐家山笋用竹园区,郁郁葱葱的竹林下,林农们正忙着管护竹林。园区负责人王玉春告诉记者:“等到明年春天,大片的竹笋将破土而出,竹笋美味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竹笋的产量和品质都显著提升。”
据利州区林业局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股负责人陈兵介绍,该区加快培育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森林蔬菜、森林药材“四大产业”,通过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培训,不断丰富“森林粮库”。目前,全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基地达33.87万亩、木本粮食产业基地2万亩、森林蔬菜基地3.1万亩、森林药材产业基地0.7万亩。
实施“五大工程”新动力在林间激发
每天早上6时,沿着油茶林的施工作业道,林农伍兴波一边给油茶施肥,一边伺弄鸡群,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他满脸洋溢着喜悦,“林下种养精准提升工程真好,在油茶林下养鸡,可以吃掉林中的害虫和杂草,鸡粪又能为油茶树提供天然肥料,既利用了土地资源,又降低种养成本,平均每月能增收1.5万元,真是一举两得!”
陈兵介绍,聚焦林农发展产业的难点、堵点,利州区通过实施林下种养精准提升等“五大工程”,解决了一揽子实际问题。例如:三堆镇龙星村核桃林基地,以前是一片低产低效林,核桃年产量仅50吨。自核桃提质增效工程实施以来,该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土壤、科学施肥以及精细化管理等,让核桃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核桃产量增长不少,品质大幅提升,不仅增加了当地林农的收入,还激发了村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和信心。
统计显示,利州区林业产业在“五大工程”的推动下蓬勃发展。目前该区已建成核桃基地29.77万亩、油橄榄基地3.63万亩、林下养殖基地0.5万亩、油茶基地0.47万亩、笋用竹基地3.1万亩。
推进“六大行动”新生活向林农招手
“以往,林农们手持镰刀锄头,林下管护很费劲。现在林农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驾驶着先进的机械,在林间穿梭自如。”利州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曾经陌生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为了林农们口中的常用语,他们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产业进行精细化管理。
如今在利州区,得益于平坦宽阔的林间道路,每逢林业产品丰收季,林农们便驾驶货车,熟练地将采摘的果实、蔬菜等分拣入袋,一鼓作气运输到市场,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增加收入。
据悉,利州区通过持续推进设施装备提升、主体培育壮大等“六大行动”,已建成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示范社30余家,培育木本油料、笋用竹、木质食用菌等产品品牌8个。
接下来,该区将锚定“林粮经营面积50万亩,年产林粮突破10万吨,年综合产值实现20亿元,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目标,加速推进林业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让山川“披绿”、林海“生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许琼之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郭桂花
编辑:石雪芹校对:孙红玲
责编:冯勋编委:刘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