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猫冬” “四川产”罗氏沼虾冬季也能上餐桌

8月26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诚意科技稻虾产业园,一个个长6米、宽1.5米的养殖池子整齐排列在养殖车间。往前一步俯身看,并不深的池子里,罗氏沼虾活蹦乱跳。

养殖池子里,罗氏沼虾活蹦乱跳。

“3个车间共计88个养殖池。”产业园负责人袁双江介绍说,3月开工,7月主体完工。8月部分建成的养殖车间池子里已蓄水装虾。“可养殖超2万斤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又名“台湾大头虾”,一般能长到手掌大小,个头明显大过市面上常见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好、虾膏虾黄营养丰富。”袁双江介绍,最早产于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罗氏沼虾,这几年在川渝市场很受欢迎。

“很多地方的罗氏沼虾,都在稻田里养。为何要专门建个养殖车间?”记者很是疑惑。

村民何铠飞打捞池子里的罗氏沼虾。

关键是罗氏沼虾“不抗冻”。村民何铠飞解释,每到冬季,川南地区气温要降至10摄氏度以下。而罗氏沼虾气温低至16摄氏度后,便无法在田间生长。

“因此,四川地区冬季的罗氏沼虾都是从广东、福建等地空运而来,售价也比平时高80%左右。”袁双江补充道。

去年9月,袁双江养殖的300亩罗氏沼虾收获季末期。他萌生一个想法,“既然虾对温度、湿度等要求高,那能不能建个恒温车间呢?”

很快,袁双江专门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特色淡水鱼综合试验基地进行了考察。去年11月,袁双江在分水岭镇的养殖基地建起一块“试验池”。

“通过电加热系统,水池保持22℃恒温。”他介绍,不仅“试验虾”长势良好,甚至还能培育虾苗。

养殖车间里,池子错落有致。

“凭借创新的恒温养殖技术,素有‘淡水虾王’美誉的罗氏沼虾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将彻底改变四川冬季‘一虾难求’的市场局面。”分水岭镇副镇长伍慈介绍,今年,当地政府创新项目建设服务模式,坚持项目专班靠前服务、问题专门会商解决、产业专业政策指导,使项目建设与生产运营高效同步推进。

袁双江做过一项统计:每年春节后,当地养殖户从广东、广西等地购置虾苗,运输过程中损伤率超10%,而虾苗到达本地后适应过程中又有损伤,整体存活率仅70%左右。

养殖车间建成后,预计每年冬天可在此培育虾苗超1亿尾,当地养殖户不出镇即可实现虾苗购置,损伤率可降至3%左右。此外,运输成本也可降低20%以上。

今年11月,首批2万斤罗氏沼虾将从稻田“住”到“温室”,本地产罗氏沼虾有望出现在四川人的餐桌。

(记者 赵荣昌 文/图)

编辑:许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