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数智时代社会学研究面对的是更加纷繁复杂的经验世界。如何重新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如何使理论更加贴合社会经验现实、如何界定各分支研究领域的边界,将成为我们重新认识“社会学”这个学科的重要突破口。为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是引入本体论视角,将“物”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人”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类社会”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复杂化,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部分学科开始转换研究视角,将“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人类学研究中的“本体论”转向。简而言之,就是把“物”视为研究对象,站在“物”的角度看问题,在研究中重点关注“物”对“人”产生的影响,而非原先的“人”对“物”施加的影响。尽管人工智能是依附于人的智力行动所产生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深度学习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目前人工智能的类人思维已经显现,在未来,其思辨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基于此,可借鉴“本体论”理论视角,将“物”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是剖析数字技术对群体心理的影响。在数智化浪潮中,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对群体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从社交互动层面来看,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群体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频率大幅增加,这种新型社交方式塑造了独特的群体认同与归属感。在信息传播方面,数字技术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群体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量信息冲击,进而引发群体情绪的快速波动与传播。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讲,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在生活中既表现出对“确定性”的强烈偏好,又存在维持甚至扩大“不确定性”的现象。应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为揭示数字技术如何塑造人类内心世界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