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心理咨询乱象,专家支招辨真伪

羊城晚报记者 吴珊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出现了大量心理健康内容,一些机构甚至把“心理咨询”包装成“听课卖课”,涉嫌夸大效果,吸引家长买单。近日,羊城晚报刊发《父母“心”事》系列报道,聚焦心理咨询消费陷阱。报道刊发后,有家长反馈,面对形形色色的心理咨询,不知该如何选择。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心理服务认证指导师张桂萍。张桂萍具有多年心理咨询指导经验。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们要特别警惕所谓“保证疗效”“一次性解决问题”“名师亲自指导”等宣传,实际可能只是录播课,并无真实互动。正规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机构,通常不会做出此类保证。在购买服务前,可借助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查证机构资质。同时,家长还要问清楚服务形式。比如,是否为真正的“一对一”专业咨询。

“不上学”等是心理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