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早上6点,剑阁县白龙镇古楼村,一阵窸窣划破古柏群的沉寂。72岁退伍老兵王术政手提锄头,踏着晨曦走上巡逻道,身上红色马甲印着的“‘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白龙镇古柏群位于翠云廊古蜀道南线。而翠云廊全线长三百余里,现存古柏12000余株,其中剑阁县境内7778株。作为当之无愧的翠云廊古柏原生态核心区,剑阁县牢记嘱托,创新组建“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全县上百个这样的红色身影,正用脚步倾力守护“千年青苍”。
军魂铸盾从“志愿红”到专业军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考察,临行前,他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嘱托重如千钧,随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交接制度、“三个一”精细化管理、智慧监测平台等应运而生。2024年5月,剑阁县组建“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为古柏保护查漏补缺。
“队伍组建之初便烙印着军人本色。”据剑阁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郑学军介绍,县本级成立“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总队,普安、下寺、剑门关、汉阳、柳沟、武连、龙源、白龙、店子等9个蜀道沿线乡镇成立服务分队。每支队伍按照10名以上队员配置,精心选拔100余名政治素质好、身体条件优、责任心强的退役军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然而,守护好“千年青苍”,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志愿服务队急需从“看热闹”蜕变为“懂门道”。
“青苔虽美,实为健康隐患。”“倾斜古柏,可培土复壮,或钢架支撑。”……这是林业专家在古柏区向志愿服务队队员进行实训的场景。据统计,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共组织古柏保护相关教学近10次。今年以来,相关培训更为多元。“县红十字会指导心肺复苏与创伤包扎,为野外巡护增添保障,消防教官则聚焦森林防火……”志愿服务队队员杜冰笑着说:“如今,电子测高仪、树干探伤仪在我们手中运用自如,基础的除虫防腐、损伤修复等操作精准娴熟,曾经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脚丈青山绿色长廊的深情守望
“当兵时守国门,退役后守古柏,都是守护国家瑰宝!”龙源镇“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队长郭骏,自加入志愿服务队,每日徒步10余公里,对辖区上千株古柏如数家珍。
据剑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大波介绍,正是依托严密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志愿服务队队员双脚丈青山得以常态化、制度化——每周一次网格巡查,队员们对辖区保护范围内所有古柏进行全覆盖巡查,做到每株古柏的位置、生存状态、保护需求“底数清、情况明”;每季一次集中巡护,相邻乡镇分队联合行动,排查隐患,合力解决日常难题,并将专业问题及时上报林业部门处理;每年一次技能比武,通过考核巡查记录、虫害防治、修复救护、应急灭火等实战技能,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这份制度化的守护,在实践中展现着速度与温度。今年3月,郭骏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一株古柏枝干枯萎、树叶稀疏。“这是古柏生命衰微的信号!”郭骏说,发现濒危古柏后他迅速上报相关部门,县古柏保护中心专家仅两小时便抵达现场,诊断、输液、涂保护层……专业救护一气呵成。“从发现到救治完成,24小时内响应处置,这就是我们的老兵速度!”郭骏指着重焕生机的古柏,语气充满自豪。据统计,今年以来,服务队已累计排查病虫害古柏3株,抢救护理衰弱古柏5株,参与古柏修整85株。
“各位游客,火种请寄存!”“垃圾不落地,古道更美丽!”今年“五一”,剑阁县新开通的南线翠云廊成为徒步新热点,队员们职责里又增添了文明劝导的新内容。“现在我们的解说词里既有防火禁令,也有‘张飞植柏’的千年传说。”李大波笑着说:“队员们从单纯护绿到文化传承,正成为蜀道活的百科全书。”
薪火相传古柏守护网越织越密
“服务时长占40分,救树实效占60分。”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考评室内,郑学军正在核算“双百分”季度成绩。他展示的台账里,郭骏因发现3处重大隐患获加分。
郑学军介绍,每年度对排名前10的队员授予“护柏先锋”称号,在各级“最美退役军人”等其他先进评选表扬中进行优先推荐。对排名前3的乡镇分队授予“古柏卫士”称号,优先安排外出考察学习并推荐其参评更高层次志愿服务奖项……
一边利用激励制度,保持队伍活力,一边注重讲好“老兵护柏”故事。截至目前,剑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宣传部门,邀请诗联名家沿蜀道采风,创作老兵护柏诗词、楹联作品40余篇;组织老兵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景区,开展事迹报告会10余场。
榜样的力量无形却磅礴。在“剑阁老兵”的感召下,越来越多普通群众自发加入蜀道古柏的守护行列,“军民同心护古柏”的画卷徐徐铺展。
杨洁
编辑:孙红玲校对:李卓双
责编:冯勋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