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胶鞋堆至半人高!12年晨雾守护,让千年古柏再绽新颜

7月11日清晨,剑阁县白龙镇槐树村小垭子的山雾还没散尽,生态护林员贾子勇已经踩着露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梁上走,胶鞋碾过碎石子,发出“咯吱”的轻响。再过几分钟,他就要到那棵千年古柏下了——这是他12年来雷打不动的约定。

十二年晨雾中的古柏之约

“你看这新冒的嫩芽,多精神。”贾子勇指着树冠处几片嫩绿的新叶,眼里漾起笑意。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来,照在新叶上,他伸手轻轻抚过树干那道曾让他揪心的伤痕。这棵一级保护古树,树高14米,胸围5.27米,如今虽仍带着岁月的刻痕,却已没了往日的颓态。

可在几年前,这棵古柏曾是另一番模样:主干表皮布满伤痕,多处出现腐朽;叶片稀疏得能数清数量,叶色发黄像蒙着一层灰;树体上部挂满干枯枝条。更让人揪心的是,树根处有3处明显腐朽空洞,成了蛀干害虫的“家”,树冠上还有食叶害虫肆虐,周边土壤板结如石,水土流失让部分根系裸露在外,庞大树体摇摇欲坠。

贾子勇还记得那个让他心焦的早晨。当时他像往常一样巡护,刚走到山梁就发现不对劲——古柏根部泥土被雨水冲得精光,因常年水土流失导致本就裸露在外的根系越发多了起来。“坏了!”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跑过去细看:树身已经有些倾斜。他当即给林业局打了电话。“当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在专业人员制定修复计划前,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树下守着,中午11点半才回家,风雨无阻,就怕这个“老伙伴”出意外。

修复前的千年古柏

千年古柏从颓态到焕发生机

随着修复工作的展开,古柏有了“量身定制”的修复措施。“最棘手的是根系裸露和土壤流失问题。”四川国光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剑阁县古树保护项目经理钟凯说,他们首先为古柏搭建了新的堡坎,像给老人安了个稳固的底座,防止水土流失和树体倒伏;再对树体腐朽部分进行清腐、防腐处理,阻止病害蔓延,并用加长杆加高压喷枪的方式进行全面防治病虫害。

“经过半年观察,树势长势明显好转,现在新叶都长出来了。”钟凯指着树冠上的新绿,语气里满是欣慰。

“最开始分配给我的古树有38棵,现在已经增加到92棵了。”今年是贾子勇当护林员的第12个年头,在他守护的2500米古柏沿线上已徒步往返了4000多趟,穿烂的黄胶鞋堆起来有半人高。“40年前当兵时保卫家园,现在守树也是守家园,都是一个道理。”他望着古柏,语气坚定。

科技与制度共筑古柏防护网

贾子勇的守护,是剑阁县古柏保护的缩影。

剑阁县全面开展古柏资源普查,依托激光雷达、无人机等先进智能设备,对全县认定的7778株古柏的树势、长势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对树高、树围、冠幅等基础信息综合分析,构建古柏仿真模型。

古柏保护,技术是关键。为保护好这一方青绿,剑阁县林业局制定了《古柏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通过“校+院+地”合作搭建专家平台,为像小垭子古柏这样的濒危古树量身定制“一树一策”救护方案。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604株濒危衰弱古柏得到救治。

在硬件保障上,全县建成12座避雷塔、7.2公里消防管网、340个消防栓,修建60余公里应急专用通道,组建178支应急抢险队,为古柏撑起“防护网”。

保护机制的完善让守护更有力量。“交树交印”制度从县长延伸到护林员;“四警一队”联勤警务严厉打击破坏行为,让古柏有了“护身符”;还有社会各界通过认养、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参与保护,“古柏险”更是给古树多了一份保障。

7月11日的阳光下,晨雾散尽,千年古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新叶在老枝上闪着光。贾子勇掏出手机,给古柏拍了张照片,存入他的“守护相册”。相册里,有古柏曾经枯萎的样子,有工人修复的场景,更有如今焕发生机的模样。“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是再苦我们也要干下去。我们守护的不只是古树名木,更是子孙后代的绿色家园。”

在翠云廊,有很多位“贾子勇”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延续传奇,让千年古柏在岁月长河中继续书写生命的华章。

韩冉熙/文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青凉/图

编辑:何泓岑校对:石雪芹

责编:何沂薇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