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发财树” 走上致富路——剑阁县白龙镇元宝枫产业发展见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月3日,走进剑阁县白龙元宝枫现代林业园区,连片的元宝枫长势旺盛,翠叶如茵,在山间翻涌成绿色波涛。

近年来,剑阁县白龙镇以元宝枫产业为突破口,建设3048亩元宝枫示范基地,实现综合产值1659万元,并于2025年3月被省林业和草原局、省财政厅公布为全省第一批“天府森林粮库”省级现代产业基地。

发展生态经济林打造产业新名片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剑阁县白龙镇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全县林地总面积达259.5万亩,资源基础雄厚,而元宝枫喜光、耐寒、耐旱,成活率高,极适合当地种植,成为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理想树种。

“元宝枫是一种集经济和生态价值为一体的高效经济植物,因其翅果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园区龙头企业广元古柏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渝介绍,元宝枫的嫩芽、叶子和花可以做成茶叶,果实可榨成油,树皮也可售卖,整棵树又可做景观树……浑身都是宝。

7月的园区,正是采收夏季叶茶的时节,空气中飘荡着淡淡清香。据了解,元宝枫叶一般在初春采摘嫩芽制作毛尖芽茶,春季开花后采摘花朵制成花茶,六月中旬至七月底采摘成熟大叶,按绿茶生产工艺制作夏季叶茶。

目前,园区已建成年产20吨元宝枫茶生产线3条,开发了“古柏道”叶茶、芽茶、花茶等8个系列产品,以及“川油枫神”“九尾猫”等高端元宝枫籽油、食用调和油共10个产品,产品远销江苏、浙江等地,形成了种植、加工、品牌营销一体化产业布局。

仅元宝枫一项,园区年收益就超过600万元,这种多功能经济树种实现了从树根到树叶的全产业链开发。

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园区立足生态优势,探索“生态种植+林下经济+精深加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拓展林下经济打造多元化产业链

如果说元宝枫是园区的“立业之本”,林下经济则是“增收之源”。

为破解元宝枫生长周期长、前期收益慢的难题,园区科学利用林下空间,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探索出“以短养长”的增收新路径,让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走进林地,只见一幢幢鸡舍错落分布,林间一群群毛色光亮的土鸡悠闲地啄食虫、草,形成了“鸡吃虫、草——粪肥林地”的生态循环,既保护了林地环境,也提升了土鸡品质。

“我们每年出栏土鸡约12000羽,加上土鸡蛋销售,年收益超过200万元。”园区负责人刘渝介绍,科学的散养方式让土鸡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深受市场欢迎。

此外,园区还积极引进蜜蜂养殖,充分利用元宝枫花期长、花蜜品质好的优势,不仅能生产出优质蜂蜜,还能有效提高元宝枫的授粉率和坐果率,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

而在园区另一片林地里,1000余亩艾草随风摇曳,散发阵阵清香。园区套种艾草每年收割3次,加工成艾绒产品后销往全国各地,年收益约110万元。

通过构建“林药”“林禽”“林蜂”等立体经营模式,园区实现了元宝枫与林下经济的互促互进,基地综合效益提升20%,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联农带农促就业惠及村民富口袋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发展元宝枫产业过程中,园区始终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社+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整合基地林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通过村集体将分散、低效的林地集中流转给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白龙镇副镇长杜俊达表示,企业则全过程参与元宝枫及文旅项目运营,签订叶、果长期收购协议,通过“保底收购+溢价分成”机制实现稳定营收。

不仅如此,园区还支付林地租金,吸纳大量农户就近就业,带动农户实现“林地租金+务工收入+分红收益”多元增收,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凝聚力,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正在基地务工的先锋村村民杨秀华已经是园区的老员工。“我在园区工作几年了,每月稳定收入3000元。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又增加了收入,真正感受到家乡发展的实惠。”她高兴地说道。

目前,园区已带动周边先锋村、山峰村、碑垭村等200余户农户实现长期就业。“看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干部工作的干劲也更足了。”看着周边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杜俊达满脸笑意。

数据显示,2024年,剑阁县白龙元宝枫现代林业园区综合效益达到1659万元,其中企业营收1449万元,村集体收入20万元,其中先锋村收入更是达到12万元。园区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

如今,元宝枫产业已成为白龙镇的“绿色银行”,不仅托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展望未来,剑阁县将持续深化元宝枫产业布局,拓展多元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村民的金山银山,续写生态兴、产业旺、百姓富的新篇章。

孙春梅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敬梅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刘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