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业兴旺惠民生——剑阁县元山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纪实

剑阁县元山镇全景。

村民现场分红。

双柳村桑葚采摘活动。

千米长街樱花美。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千家万户,一处处文化广场成了群众的乐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讲述着幸福故事……近年来,剑阁县元山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产业、民生、治理上做文章,谱写乡村振兴新风景。

党建引领打造干事新高地

近年来,元山镇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理念,把党建引领作为“总引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贯彻落实剑阁县委“提能力、转作风、促实干”能力作风提升行动部署,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树牢“有为有位、无为让位”导向。围绕“干部管理出效率、管理干部促发展”工作思路,探索村干部管理新模式,健全党员干部考核机制,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坚持抓“头雁”、强“堡垒”,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储备后备干部90名。建立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清单,做到权责清晰、考核评价可量化,推动流动党员管理要求真正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涵养“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生态。该镇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导乡村干部自觉树牢廉洁意识。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始终坚持项目推进和资金监管并重,建立全流程群众参与监管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注重建章立制,完善请销假、值班、“周三夜学+业务讲堂”等制度,机关干部作风明显转变,逐步形成以制度管理人、激励人的工作格局,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农业增效开拓振兴新思路

时针回拨到一年前的秋季。

粮丰村新鑫农业专业合作社600多亩稻田里一片忙碌收割的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水稻产量和品质都很出色,平均亩产增产20公斤以上,其中高产田平均亩产较去年更是增加70公斤以上。”专合社负责人杨育新兴奋地说。

产量数据来源于一次测产活动。2024年9月26日,剑阁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内水稻育种、栽培、农技推广专家,对该县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杨育新的田块正在其中。

专家组严格按照水稻测产办法,通过现场收割、称重,最终测产结果为百亩攻关田平均产量达到774.26公斤/亩,千亩(1300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670.2公斤/亩。

专家组表示,剑阁县超高产攻关成效明显,单产和总产提升幅度较大,技术含量高、管理精细、辐射带动能力强,将把剑阁县水稻种植经验作为典型加大推广。

这是元山镇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镇新建高标准农田2.6325万亩,巩固提升耕地5.2万亩,粮油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粮食总产值达3.45万吨;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200万元,同比增长6.3%,养殖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5.5%;持续巩固8个(4000余亩)特色产业园提质增效,带动脱贫户、监测户、一般户就业500余人,全镇人均年增收3500元。

金秋沃野结硕果,捷报频传振人心。全市晚秋生产现场会、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及全县晚秋生产现场会陆续在元山镇成功召开,同时该镇荣获剑阁县2024年二季度产业大比武一等奖。新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级专业合作社称号,杨育新则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四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这里的桃子香脆可口,我准备多摘点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近日,在元山镇杨庆政果园里,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成熟的胭脂红脆桃。

除胭脂红脆桃,果园里还种植了黄桃、水蜜桃等6个品种的桃子,采摘期从5月中旬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据果园负责人介绍,该果园的200多棵桃树每年能收入5000元左右。此外,他还种植了李子、杏子、车厘子、西瓜等水果,共计120余亩。

近年来,元山镇聚焦产业发展,在“一核两带三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上,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户办增收自强园“三园联动”发展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旅一体化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2017年,听说剑橙园区要建在我们村,我便不再出去务工了。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工作,一年能挣两三万。”粮丰村(原盘石村)村民王泽华说。

据四川中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介绍,近些年剑橙园区种植的柑橘品质和产量都很不错,今年预计爱媛总产量超750吨,加上其它品种,整个园区柑橘产量预计超1600吨、产值预计在1300万元左右。

近年来,元山镇优先发展订单农业,2024年订单优质水稻超8000亩,订单玉米超1000亩,并与四川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协议,发展宜香优、剑元蜀香、蜀道香碗等3个农产品品牌。全镇发展特色小水果4000亩、中药材1200亩、水产养殖1500亩,年牛出栏1100头、生猪5.2万头、土鸡70万羽,实现“养殖—饲料加工—屠宰”链条式生产。

项目为王点燃发展新引擎

元山镇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全力推动“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围绕“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业项目攻坚年”,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集中力量谈项目、促签约、抓落地,建立企业帮扶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攻坚剑阁县道X123国光至元山公路改建工程项目征拆工作,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该镇成立剑阁县道X123元山段征拆工作专班,制定“一户一策”攻坚方案,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房屋拆迁3户,签订协议即将拆迁4户,并协调解决施工扬尘、土地流转等问题,保障县道X123国光至元山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发展后劲。今年以来,该镇积极争取资金新建道路11.7公里;整治山坪塘2口、提灌站管网延伸5000米;整合投入资金18万余元,与四川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对接,及时调水170余万立方米,保障场镇15000余名群众饮水安全及4300余亩农田灌溉;派出水车为群众免费送水1000余吨;向上争取各型PE管道9500米以及成功申请项目资金190余万元用于各村管道维修,全力保障农村供水。同时,通过延伸管网等方式,解决部分村组季节性缺水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全流程项目包保和专班推进机制,推进县道X123国光至元山公路改建工程、西河流域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福泉公墓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向上争取圈舍补贴等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四川酉鸡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中谷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元市嘉乡源畜牧有限公司、白坝生态肉牛养殖项目等重点企业及项目高质高效发展,同时争取和自筹资金20余万元用于企业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民生改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元山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民生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对接群众所需、谋划务实之策,聚焦聚力抓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用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切实做到稳一方经济、惠一方民生。

谱好民生改善“协奏曲”。严格开展农村低保清理和审批工作。全镇现有农村低保2470户、3111人,实现医疗保险缴费10963人,重点人员参保率达100%。实现“村能办”“家门办”。下放村级服务事项76项,并在村级便民服务站开通“电子政务外网”“金保网”两条专网,配备可视电话、高拍仪和社保卡读卡器等设备,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坐班制度和代办制度。此外,还将双柳村作为“亲民化”试点,投入7万元进行办公环境改造,下放152条服务事项,选聘7名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完成村级代办工作。

筑牢风险防控“安全网”。充实镇安办财政供养人员5人,扎实推进安办实体化运行。成立8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小组,组建11支共计2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优化安全生产基层组织网格。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特别是对高危行业,如对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等领域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共排查安全隐患40余项,目前均已整改完成,整改率达100%。联合元山镇交警中队开展交通劝导60次、联合元山镇市场监管所对辖区30余家餐饮单位开展不定期检查、利用场镇逢场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10次。建立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奖惩机制,深入开展超标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九小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镇村干部80余人,对辖区431家“九小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安全隐患135条,对查出的隐患,督促其限期整改。

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选聘村级义务监督员11人,对村级事务开展常态化监督。今年上半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坚持信访首问责任制和领导定期接访制,从严从实抓好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信访总量明显下降。

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环境质量。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发动群众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现象,并组织各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村组道路焕然一新,河道垃圾和浮游生物得到清理,卫生死角被彻底整治,乡村面貌显著提升。

落实生态保护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建立“镇—村—组”三级包保责任制,划分3个责任片区、86个网格,实现禁烧责任全覆盖。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环保、应急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日巡查、日报告”制度。设立11个村级监督举报点,发动群众监督。通过微信群推送、入户宣传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签订承诺书2000余份,举办禁烧宣讲会12场次。组建由镇村干部、民兵、志愿者组成的应急队伍,夏收期间24小时值守,配备灭火器、打火把等设备,开展实战演练3次。此外,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等技术,从源头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加强对场镇餐饮油烟、建筑工地扬尘等污染治理,督促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要求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防控措施。

接下来,元山镇将在剑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一以贯之的定力、一如既往的耐力、一往无前的魄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在云樊伟徐丽红

图片均由张彬慧摄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冯勋编委: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