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旺苍县东河小学立足学校实际,主动积极在民族团结与义务教育有机融合上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推行“三入三进三有”模式,不断让“红色旺苍”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红色育人优势,推动学校建成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的同时,使学校的示范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交流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红军小学五星级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
“三入”播下“石榴籽”
坚持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推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加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党的建设、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通过多层面、多维度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多位一体民族教育平台。
坚持把“三个离不开”思想植入学校“红色+”育人模式。依托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把红色文化育人渗透到学生培养全过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团结奋斗意识。
坚持把“五个认同”融入教育全过程。从小培养和树立孩子们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把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三进”呵护“石榴苗”
进校园。将民族团结文化嵌进校园文化建设大框架,收集学生优秀民族团结绘画作品、工作开展情况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书籍,在校内设置民族团结画廊、文化走廊、园地和民族文化图书角等,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
进班级。把民族团结文化融进红色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各族学生比、学、赶、超的良好班风学风和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
进课堂。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将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融入语文、德育等学科中去,让学生体会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魅力,使学生了解、理解、尊重、欣赏各民族文化,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三有”结出“石榴果”
有文艺节目。在六一儿童节、“小白杨”艺术节等节日中,以歌舞、快板等文艺演出展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编排的三句半《民族团结共富裕》、舞蹈《幸福的格桑花》、音乐剧《爷爷的马灯》(获四川省2021年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舞台剧二等奖)等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展演。
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少先队活动,带领各族学生参观纪红广场民族文化长廊,了解各民族地域分布、居住环境等知识,讲述民族团结英雄人物的故事。组织师生参与全省各族青少年来旺苍开展的夏令营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强化师生民族团结意识。
有关心关爱。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各族学生的党员帮扶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各族学生辅导和关心;学校党支部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各族退休教师,使各族师生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旺苍县委统战部
编辑:何泓岑校对:石雪芹
责编:何沂薇编委:江涛陈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