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融合 奏响万亩水稻丰收乐章

9月16日,白龙镇剑南粮油园区水稻收割现场。

机械轰鸣声中,一排排成熟的水稻被卷入机器,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一气呵成……白露节气刚过,剑阁县27.78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

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五良”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良田、良机、良法、良种、良制的综合运用,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动力。

高空俯瞰,遍地金黄。眼下,遍布全县的稻田陆续成熟,宛如为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呈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丰收画卷。在白龙镇剑南粮油园区内,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母沿海正组织机械抢收水稻。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当地首次引进了优质水稻品种“超泰米”,亩产约700斤,每斤市场售价2.5至3元,与普通水稻相比,亩均产值提高超500元。由于该品种生长周期较短,收割期比普通水稻提前近30天。为确保粮食收干收净,合作社提前做好了全面准备。

“合作社800亩水稻全部采用机械化收割,在此之前,我们对收割机进行了全方位、精细化保养,以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对操作机手进行了系统培训,要求在收割时根据每块田的具体情况,精准控制割台高度和作业速度等参数,力争将机收损失降到最低,确保稻谷颗粒归仓。”母沿海说。

为确保稻米品质,合作社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即收即烘”的处理方式,新收稻谷第一时间被运往仓储中心,进行集中烘干。由于采用的是全自动智能化烘干设备,单次可烘干75吨稻谷,通过精准控制烘干温度与风速,在去除多余水分、便于储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稻米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有效避免了高温对稻米口感和品质的破坏,显著提升了出米率以及成品米的色泽和口感。

目前,全县水稻收割工作已全面启动。各地正积极协调组织各类收割机械投入秋收作业,预计整个收割期将持续至10月上旬。

杨文波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朱斗峰文/图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