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一体两翼”——四川豪运药业致力打造中药小平台“独角兽”

9月19日,走进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龙医药园区,各类厂房鳞次栉比,高科技药业公司星罗棋布。已在广元扎根25年的四川豪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尤为瞩目的一颗。

四川豪运药业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集药品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现已形成集中药材种源、原料、中间体、提取物和精深加工产成品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以高科技为靶心,以“科技强企”为目标,四川豪运药业始终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先后成立“广元市专家工作站”、中医药全链条研学教育基地,与国内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荣获“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科技研发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走进“广元市专家工作站”研究实验中心,专家组正聚精会神进行10余类新产品研发工作。项目负责人仲勇成正在转移液体,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刻度,严谨地把握量度。

“广元市专家工作站”于2022年成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利胜、西药研发指导曾晖院士在内的8位成员组成。

专家工作站旨在掌握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全力打造面向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水平CDMO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四川豪运药业2021年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现拥有35人的专业人才团队,建有中药炮制车间、提取车间、综合制剂车间、合成车间以及研发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质控设备50余台(套),已承担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共4项。

2021年9月,公司项目部立项开发(无糖型)参梅养胃颗粒创新产品,这是广元医药界近十年来首例自主研发的新药。2023年,公司积极承接市级科技“揭榜挂帅项目”,进行阿昔莫司胶囊质量提升与疗效一致性研究,最终实现产品纯度不低于99%,收益率由50%提升至65%以上。该项目产品实现年均5000万元以上的营业收入,为广元医药健康产业注入新动力。

四川豪运药业还与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市中医医院三方联合组建“广元市经皮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入新型中药经皮吸收项目,发展中药水凝胶贴膏医疗技术产品,解决了中药橡胶膏等存在的各种缺陷和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同时,该公司借用母公司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资源,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工作。在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

产研合作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这里不仅是药品生产的前沿阵地,更是科普研学的理想之所。

今年,公司中医药全链条研学教育基地建成。5月,基地迎来首批研学的学生,他们走进高标准的中药生产车间,目睹中药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生产过程,领略现代化制药技术的精密与高效。在研发实验室,化身“小小科学家”,观摩中药提取、检测等环节,感受科技为中医药带来的创新动力。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药炮制技艺最受欢迎。“公司‘川产道地药材川陈皮产地与炮制一体化研究’入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25年中医药科研专项项目。”公司研学导师陈娟告诉记者,基地还设置了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全面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

四川豪运药业拥有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剂型共9条GMP生产线,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在国内医药市场占有率高达10%以上。公司生产的蚕茸柱天胶囊、阿昔莫司胶囊、参梅养胃颗粒产品,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授予“四川省名牌产品”,“豪运”品牌被评为“广元市知名商标”。

从科技研发到研学基地,四川豪运药业的基地建设与科研项目相辅相成,以“一体两翼,三产融合”为战略思路,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中药小平台“独角兽”。公司董事长张洪坤说:“我们将在打造产业链供应体的同时,重点建设中药经皮吸收制剂创新药平台和医院制剂CXO平台,实现科技突破、分段分级、链接效应、精益成本管理目的,达到高效、低成本、高附加值的运营模式。”

未来,豪运药业将推出拓展课程,开展“云研学”项目,提升基地知名度与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入沟通,引入和培养人才。深入开展中药经皮吸收制剂、医疗机构制剂内服产品、大健康产业等多领域研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力争成为广元第一家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张洪坤表示。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家卉

编辑:何泓岑校对:文煜凌

责编:何沂薇编委: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