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全省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培训在广元朝天区曾家山举行。
来自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科学院及成都、泸州、南充等市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全省21个蔬菜重点县和蔬菜协同推广项目成员代表,全省蔬菜生产主体代表,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代表等齐聚朝天曾家山,以蔬菜生产关键技术为纽带,共话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是广元?
全省蔬菜产业的高级别技术培训为何选择在广元举行?“广元蔬菜产业发展是四川的一张亮丽名片。”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吴传秀一语中的。
广元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120万亩、年产量320万吨左右,联合国、省农科院等建立高山蔬菜试验示范基地2个,打造“曾家山蔬菜”“青川黑木耳”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建设蔬菜(食用菌)冷藏保鲜库1213个,研发加工泡菜、辣椒酱、鱼酸菜等30余种蔬菜衍生品……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国勇列出的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
近年来,广元市不断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推广运用,持续夯实蔬菜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不仅是在提升发展规模、提升产业质效方面卓有成效,而且还带动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研学教育、康养度假等农旅融合新业态。
为什么在曾家山?
这次培训,是继2020年全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后,再次在朝天曾家山举行。为何又是在曾家山?记者从26日上午的现场参观中找到一些答案。
盛夏时节,位于朝天区李家镇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熟化基地里,大片甘蓝长势正旺,菜叶把土壤遮得很严实。这是曾家山海拔最高、发展最早的蔬菜基地。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的蔬菜出现了根肿病,且日趋严重,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为攻克难题,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团队多年开展根肿病综合防控试验,最终形成抗病性最好的品种。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主任、副研究员苗明军介绍,经综合评价,“上甘岭”“怀春2号”等甘蓝、白菜品种抗病性好,已在曾家山片区示范推广,并形成了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科技的力量在曾家山“辣椒+玉米”套种模式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平均海拔1800多米的曾家山,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风天气相对较多。市裕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流转的土地里,采用“辣椒+玉米”套种模式,既发挥了防风抗倒、预防日灼病的优势,还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作业。
朝天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沈万全走进地里指着一行玉米说,这些“双胞胎”玉米,每个株两个玉米,亩产约750公斤,产值2500元左右。栽种的“庆椒2号”薄皮黄椒产量高,亩产1800公斤以上,今年青椒行情好,市场批发价格每公斤约4.5元,亩产值超8000元。沈万全说,“辣椒+玉米”套种亩产值超万元,既保障了粮食产量,又增加了农民收益。
上午的参观活动让大家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在下午的蔬菜关键技术培训上,农业农村部蔬菜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及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又围绕蔬菜嫁接育苗技术、辣椒产业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等课题为大家“集中充电”,让科技创新更好赋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汪国义
编辑:石雪芹校对:吴敏佳
责编:冯勋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