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青春|《月·升》舞者颜凯:街舞+民族舞不仅是艺术的融合,更是情感的共鸣

当彝族“月神”遇见街舞,是一种什么场面?在9月28日举办的“石榴花开·舞动天府”2025四川省民族街舞展演中,有一支作品名为《月·升》,引人注目。据了解,该作品由乐山师范学院师生演绎,以彝族文化为底色,融合现代街舞语汇,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古今对话的独特风格,碰撞出令人惊艳的视觉火花。

“我们的作品叫《月·升》,主线是一位彝族女生从懵懂到觉醒,最终成为月亮女神的转变过程。”舞者颜凯在采访中介绍道。他进一步解释,作品的核心在于将彝族传统舞蹈与街舞文化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展现了舞蹈的多元可能性,也传递出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积极信号。

《月·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彝族文化中的“月亮女神”传说,以及彝族日月观中“万物皆循圆缺轮回”的哲学思想。作品通过“起源—发展—交融升华”的三幕叙事逻辑,构建出一幅“日月同辉、和谐共舞”的文化图景。舞者以肢体为笔,勾勒出彝族女性从新月微光中的试探,到月缺时的坚韧沉淀,最终在月圆时刻绽放光芒的生命轨迹。

《月·升》这支舞蹈通过“魂”与“形”的碰撞与融合,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深层内涵。舞蹈中,彝族文化作为叙事之“魂”,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而街舞则作为表达之“形”,为其注入了蓬勃的现代活力。颜凯表示:“我们的团队中有彝族队员,也有汉族队员,大家在一起排练、磨合,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体现。”

对于民族舞与街舞的融合,颜凯认为两者并不冲突。“街舞本身也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元素,而民族舞蹈也需要创新表达。这次结合既是对街舞的丰富,也是对传统舞蹈的当代诠释。”作为一位有十年街舞经验的舞者,他坦言此次排练让他首次系统学习彝族舞蹈动作,“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不仅提升了舞蹈表现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月·升》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更是一次文化对话的实践。它用年轻的肢体语言,讲述着古老民族的生命哲思,也让“民族街舞”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桥梁。“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将街舞与民族舞蹈如此深度结合的活动,”颜凯感慨道,“它不仅是艺术的融合,更是情感的共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呈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许明智 摄影 李家俊

编辑:郭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