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
让悲剧地成为胜利场
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教师杨雨林。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微党课是《“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让悲剧地成为胜利场》。
毛泽东1936年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时红军渡河失败,就可能遭到歼灭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人们所熟知,这背后的两个红军长征期间的壮举,即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这是长征中关系重大的两个事件,是真正生死攸关的时刻。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二者既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又紧密相连,要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前因后果,首先要谈一个地方:安顺场。当年诸葛亮写《出师表》,其中五月渡泸之泸水就是大渡河。1863年5月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来到了这里,但他最终没有渡过河去,导致全军覆灭,留下了翼王悲剧性的历史哀叹。1935年又一个5月,红一方面军也来到了大渡河边,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计划就是企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
其实当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立即飞往昆明,策划其南追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调动总兵力10余万人,图谋封锁“朱毛”。如今我们回顾历史,难免会发出这样的思考,为什么是在相同的地点又都是5月,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和红军却迎来了不同的命运呢?关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历来经久不衰,也形成了很多的答案,例如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理想信念所激发的革命斗志,但有一点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石达开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而我们党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正是彝海结盟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实当时在红军队伍当中是否会成为石达开第二,也是有这样的担忧的,要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就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红军到达安顺场后,随即组织由孙继先带领17勇士发起强渡,强渡虽然成功,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渡船太少,水流很急,架桥又不可能,架了无数次,被冲垮了无数次,算上已经损坏的几条船,红军全部两万人要渡河过去,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此时国民党的飞机已经飞临安顺场的上空,薛岳和杨森的部队也已逼近,如果几万红军仅仅在安顺场一船一船地渡,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林彪、聂荣臻下达的抢夺泸定桥作战命令
据此情况,中革军委立刻作出调整,决定分兵两路北上,迅速夺取泸定桥。其中左路军先头部队红四团在接到限时夺取泸定桥的电令时,距离规定时间只剩下24个小时,但离目的地还有240里路。今天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天一夜在平坦的道路上跑3个马拉松,尚且难之又难,更何况当年红军战士是在近乎绝壁的山路上冒着黑夜顶着暴雨,一边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一边是汹涌的大河,沿途还有敌人的追击,红四团日夜兼程,终于在5月29日晨赶到指定位置。红四团赶到泸定桥头时,敌人已经拆去了桥面大部分的木板,只剩下13根铁索在风中摇晃。
飞夺泸定桥画作
下午4时,数十名号兵同时吹响冲锋号,红二连的22名突击队员在火力掩护下,沿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爬去,6月2日全部红军渡过大渡河,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不是两个彼此孤立的事件,正是广大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让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今天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种急行军的强度,但在当年生死时速的危机下,红军战士就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翼王悲剧地成为了红军的胜利场。
(图/文:四川长征干部学院 杨雨林)
编辑:刘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