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苍溪的山野间,猕猴桃藤蔓交织成金色画卷,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地头流淌。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来自东海之滨的周政寰与自天山脚下返乡的丁柏寒,两位新农人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墨,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
“初见苍溪,震撼于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更感受到产业升级的迫切。”浙江青年周政寰的这番话,道出了他扎根苍溪的初心。五年潜心钻研,他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肉猕猴桃品种“鑫中1号”,为产业升级注入了硬核“芯片”。
图片中间穿白色衣服为周政寰
与此同时,在新疆打拼的苍溪籍企业家丁柏寒,毅然放弃建筑事业,踏上返乡路。“家乡发展正当时,我必须回来。”他的选择,是对故土最深情的告白。
东西协作的桥梁,让这两股跨越千里的力量交汇融合。他们从各自的远方奔赴同一个梦想,成为驱动苍溪猕猴桃产业升级的双引擎,书写着引一贤人而群贤至的生动实践。
农业的突破,始于一颗优秀的种子。周政寰团队推出的“猕掌柜”新品种,以其优良特性迅速打开市场。更难得的是,他们组建“中国猕掌柜联盟”,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推动种植模式实现从“凭经验”到“循科学”的质的飞跃。
丁柏寒团队则深耕“土壤革命”,通过深翻改土、高垄栽培、绿色施肥等系统工程,重建果园微生态。“我们要的是可持续发展,每一寸健康的土壤,都是与未来签订的绿色契约。”在他的示范基地,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依托东西协作平台,“村集体+企业+种植户”的创新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一模式将三方紧密联结: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
“在园区干活,一天能挣八十块,还不耽误照顾家,这日子真有奔头!”云峰镇三合村村民李春华的笑容,是这片土地焕发新生机的最好证明。
左一为丁柏寒
丁柏寒还将目光投向更远市场,在广元和乌鲁木齐建立冷链物流基地,实现“苍溪金果出川陕,西域珍品入巴蜀”的双向流通,为区域协作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在两位新农人的合力推动下,苍溪猕猴桃产业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精彩蝶变。目前,核心企业已建成12个现代化园区,年产优质鲜果5000余吨。这颗“金果”不仅甜润神州,更即将漂洋过海,出口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周政寰充满自信。通过系统化品牌建设、标准化品控体系和高效冷链物流,“苍溪猕猴桃”的品牌价值已突破8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
截至目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规模蔚为壮观:种植面积39.5万亩,年产鲜果1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归雁经济”效应持续放大——全县已累计回引创业人才1.38万人,创办经济实体4500余个,带动就业3.38万人。
数字背后,是新农人对土地的深情与担当。当科技种子遇见归乡春风,当东部智慧遇见西部热土,这幅城乡共富、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苍溪大地上徐徐展开。
这片希望的田野,正因为一群新农人的梦想而被点亮!山海相逢,“猕”恋故土,这场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新时代最美的答卷!
侯春艳
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陈洋平校对:刘敏
责编:张长春编委: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