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上演了一场紧张的“树木急救”。高24.5米、平均冠幅9.5米约455年的三级古树——枫杨(麻柳树),因长期遭受河水侵蚀,根部腐坏严重,存在倒伏风险,林业技术人员化身“古树医生”,正小心翼翼地掏空树干腐坏部分,涂抹防腐油并喷施药剂。
“树根已被侵蚀得只剩三分之一,再不救治将面临倒伏风险。”现场负责人介绍,这场“手术”通过清除坏死组织、阻断虫害链、增强树体抗性等措施,让濒危古树重获生机。
利州区现存古树名木750株,其中一级古树37株、二级古树235株、三级古树478株。这些“活化石”不仅记录着自然变迁的痕迹,更承载着乡村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受生物规律和环境变化等影响,部分古树出现生长衰退甚至濒死的情况。
为守护这些“绿色活文物”,利州区打出科学管护“组合拳”:建立“一树一档”数字化档案,精准记录每株古树的“健康状况”;针对不同“病症”实施个性化救治,如为高大古树安装避雷针、为倾斜树体搭建支撑架、为根系受损树木改良土壤等。近年来,全区累计救治古树282株,涵盖白蚁防治、树洞修补、营养输液等10余项技术措施。
利州区林业局党组书记李波介绍,全区750株认定古树全覆盖挂牌管理,落实一树一策的救护机制,通过病虫防治,物理修复,专业化手段让长势衰弱古树重获新生,明确一树一人巡护责任,签订116份管护责任书,让每株古树都有监护人,完善离任交接,安全巡查等6项制度,构建多元共治保护格局,积极探索古树+文旅古树+科普的融合发展模式,我们正努力实现从生态资源保护到文化资源传承的转变。
甄玥/文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道群/图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