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苍溪,红心猕猴桃不仅是当地的“黄金产业”,更是十万果农的致富希望。这颗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的“金果子”,如今有了专属的“气象管家”。通过精准的气候服务与科技赋能,苍溪正将“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看天管理”的现代智慧产业。
从经验到精准,气象服务赋能生产一线
“今年夏天异常高温,我们根据县里发布的专项服务材料,及时为果园遮阴,日灼率成功控制在1%以下。”苍溪县智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赖庆寿对气象服务赞不绝口,“9月连雨,我们又依据指导排水防病,根腐病基本没发生。这‘金果子’能顺利丰收,气象科技帮了大忙!”
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背后是苍溪县气象局长达十余年的科研耕耘。自2010年起,他们便围绕猕猴桃开展系列研究,从精细化种植区划到灾害风险预警,形成了4项核心科研成果,并成功申报2项地方技术标准,让果园管理有了科学依据。
省级中心落户,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6月,全省唯一的“四川省猕猴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正式落户苍溪,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该中心汇聚了来自气象、农业等9个部门的39位专家,组成强大的技术团队,聚焦花期灾害、果实发育等关键环节的气象难题进行联合攻关,致力于构建覆盖猕猴桃全生育期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如今,这项服务已直接惠及260余户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定期发布的《猕猴桃气象服务专题》产品,成为他们应对天气变化、实施科学田管的“行动指南”。
品牌价值突破80亿元,未来瞄准关键气候难题
截至今年9月,苍溪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9.5万亩,年产量15.8万吨,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突破80亿元,带动超10万人从业,实现户均增收超7500元。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特色中心将依托省级资源,继续瞄准花期低温阴雨、膨大期高温热害、采摘期连阴雨等影响品质的关键气候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释放气候资源潜力,守护好这颗助农增收的“金果子”。
李全民
编辑:陈洋平校对:刘敏
责编:张长春编委: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