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抽象艺术需要挣脱“舶来”尴尬

抽象艺术是一场艺术阴谋?近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一番言论引起不少争议。

“侵略”或“阴谋”的说法,或许是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至少在一部分人看来,抽象艺术有着浓重的“舶来”痕迹。与此同时,面对抽象艺术,国内大部分观众呈现出“看不懂”“一头雾水”的第一反应。这些,其实都是中国抽象艺术面临的尴尬。早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类别的抽象艺术,该如何在世界艺坛鲜明地刷出自己的存在感,与东方文化、本土观众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值得借着这场抽象艺术引发的争议唤起业内深思。

抽象艺术并非外来物种,为何给人“舶来”的印象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广义的抽象艺术,是人类共同的生命审美艺术,是和人类的具象艺术共同生长和发展的。“抽象艺术并非外来物种,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它生生不息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抽象艺术家、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许德民指出,从岩画开始,彩陶、玉器、青铜器、甲骨文、漆器、织锦、书法、篆刻、陶瓷、石文化、窗格子等中国艺术中,抽象文化、抽象艺术、抽象符号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