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历程中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巴蜀大地引发强烈反响(二)

10月20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全会公报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公报一经发布,在巴山蜀水间引发强烈反响。四川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回望“十四五”,取得的重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展望“十五五”,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四川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谋划“十五五”,公报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大家认为,这份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源于“十四五”时期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数字可以丈量“新台阶”的高度:“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大家认为,这五年,四川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遭遇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经受了复杂多变的形势考验。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

搭乘“中国号巨轮”,四川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十四五”以来,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2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进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四川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说,“龙头”成都继续领跑,“腰部”力量变得更强,新增绵阳、宜宾两个4000亿元GDP城市,“十四五”收官之年,多个市州有望跃上3000亿元GDP台阶。

“全会公报提到‘科技’二字达10次之多。”绵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强认为,“十四五”时期,四川答卷“含科量”极高。“公司落户绵阳市涪城区后,我们的核心产品‘数字人’迅速找到落地场景,目前正积极布局下一代交互性更强的数字员工。”

乡村振兴是四川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中的一抹亮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当天,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国富正接待“亚太媒体四川行”的媒体记者。他自豪地向媒体记者介绍,“‘十四五’时期,三河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850元,较2020年脱贫时的8934元实现翻番。”

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唱响新时代“蜀道新歌”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会公报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句话让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市场部经理陈杨回忆起四年前机场开通运营的画面,“那一刻起,天府机场就把服务四川对外开放的重任扛在肩上。”

四年时间,天府机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开通国内客运航线379条,覆盖航点200个,国内航点通达性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新时代“蜀道新歌”的重要章节。

对外开放既需要航线提供通道支撑,也需要综保区提供平台支撑。“前9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4050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综保区第一。”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周丹表示,作为四川省乃至中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正探索更多创新措施,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营效率。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越深入,对开放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开放水平越高,对改革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十五五”时期,全会公报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结合“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改革成效,这一表述进一步加深了四川广大干部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和认知。

川渝高竹新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冬说,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十四五”时期川渝高竹新区坚持以改革破壁垒、以开放聚资源,率先推进跨省域税费征管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等机制创新,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16个,初步形成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聚态势。

“对于‘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全会公报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宜宾三江新区发展和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雨帆说,过去五年宜宾三江新区按照省委赋予的“四区”定位,全面推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机制,开展全员聘用改革试点,极大提升行政管理效率,GDP连续跨越五个百亿台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巴蜀人民生活越来越安逸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学习全会公报时,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傅永红注意到,“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傅永红说:“过去五年,四川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占比始终保持在65%以上,稳步提高近20项民生政策标准,全力支持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卫生健康、‘一老一小’等领域工作落地见效。”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邓正权说,“十四五”时期,四川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改善。他特别提到一组数据,2024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8岁,较2020年提高1.24岁,“‘十五五’时期,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四川,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筑牢健康根基和人口根基。”

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广元市利州区南河街道玖合苑住了20多年的居民张国庆从一条路感受到深刻变化。“以前小区路面坑洼、管网老化,每逢暴雨就要‘蹚水回家’。现在,不仅解决了内涝问题,小区颜值也提升不少,住着安逸多了。”这一转变,是“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2022年,广元市抓住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机遇,建成海绵街区68条,打造口袋公园67个。在消纳雨水的同时,实现“推窗见景,出门即公园”。

阿坝州松潘县镇坪乡麦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云说,过去几年,麦吉村在浙江省桐乡市帮扶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挖羌族文化,对村里进行全面打造,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很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王金云说:“相信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四川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采写:蒋君芳 祖明远 何勤华 寇敏芳 王培哲 肖莹佩 罗海韵 曹凘源 魏冯 张敏 王攀)

编辑:许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