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巴蜀大地引发强烈反响(三)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

全会公报一经发布,巴蜀大地迅速掀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建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大家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省情实际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各项部署,在新的起点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为优异的四川答卷。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主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四中全会公报中“高质量”一词出现了13次,明确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雄浪特别关注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十四五”延续到“十五五”。他认为,党中央保持高质量发展主题的连续性,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助于稳定预期、深化共识,引导全社会齐心协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实践证明,“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仅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持续保持领先,巩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新质生产力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日益显现。

“伴随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四川同样奋楫扬帆谱写了发展新篇章。”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列举了一组数据:川渝共建的4个特色产业集群达到万亿元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四川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0%,进出川大通道增至51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他表示,乘着国家战略东风,四川正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海拔超4000米的甘孜州乡城县光伏基地,将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县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成果惠及全县群众。乡城县委书记杨林深切体会到,高质量发展既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教授孙超英认识到,“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主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向新而行、以质取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谋划推动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举措

“站在新的起点,党中央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对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四川省开元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第一时间将四中全会公报打印出来逐字逐句学习。在他看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部署,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发展布局等方面着力,细化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举措,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结合四川实践谈到,“十四五”时期,四川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链长制”,着力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打造多个万亿级和千亿级集群,彰显了经济强省建设的“硬核”实力。他认为,未来五年,四川全面贯彻落实四中全会部署要求,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全面筑牢现代化四川建设的产业根基。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冯振宇注意到,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久前,该企业发布了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天行者二号”。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天行者二号”更加灵活、聪明和好用。冯振宇表示,将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依托情感陪伴机器人模式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更多“四川造”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离不开改革的保驾护航。“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对三中全会部署的一以贯之,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再部署、再动员、再深化,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的方向和抓手。”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说,接下来,四川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谋划推动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小切口、大纵深”的改革举措,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

把握用好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

实干创造辉煌,实干开创未来。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历史机遇、细化落实举措,奋力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敏表示,近年来,绵阳抢抓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级“双试点”城市机遇,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绵阳将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生态圈,加快重点细分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助力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

四中全会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令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十分兴奋。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党中央赋予四川的使命任务。他表示,作为一名“职业农民”,既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设备,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增产增效;又要积极参加粮油高产竞赛,在比学赶超中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点“四川粮”。雅安市汉源县农业农村局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文说,该县将着力推进沿流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带、沿大渡河绿色种养产业发展带提质增效,把特色果蔬产品变成具有高价值的商品。

按照党中央要求,四川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引领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累计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新设企业为挂牌前的16.5倍。省商务厅综合信息处处长谢劼表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今后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功夫,研究制定四川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为四川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制度型开放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李浩表示,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学前学好普通话2.0”行动计划、“一村一幼”计划,优化“十五五”期间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帮助民族地区建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培养“本地区的好老师”,持续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表示,四中全会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对生态环境部门而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的基础上,四川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以美丽四川建设为统领,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谱写好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采写:张守帅 陈碧红 王成栋 文露敏 高杲 吴忧 李婷 任紫鑫 底伊乐 张蒙)

编辑:许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