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葭萌之治”护商安企 书写平安昭化新答卷

今年1—8月,广元市昭化区在该市两次营商环境“背靠背”满意度监测中均获优秀等次,综合得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绩的取得,与该区开展的“法护营商”专项行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全省依法治区示范试点县区,近年来,昭化区锚定“更高水平平安昭化”目标,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把护商安企纳入“十四五”“十五五”规划,通过区委常委会16次会议、区政府常务会15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构建起“一把手”牵头、多部门协同的护商工作格局,使“护商”成为平安建设的鲜明底色。

审慎执法,留足企业发展空间

“多亏了‘活查封’政策,我们企业才能正常运转,渡过难关。”提及昭化区的护商举措,中粮油脂广元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宇感慨不已。在开展“法护营商”专项行动中,昭化区坚持“谦抑、审慎、善意”执法理念,对市场主体严格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创新推行“活查封”机制,已为16家企业保留生产经营必需资产,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营。

针对涉企纠纷,昭化区建立“领导包案+风险提示”双轨机制,对合同风险防范、劳动用工合规、知识产权保护、财税法律风险等方面的28件重大涉企矛盾实行区级领导包案化解,向6家存在法律风险的企业精准推送预警提示,从源头防范矛盾升级。同时,该区深化“府院联动”“警企协作”机制,将司法服务延伸至企业一线,去年以来累计化解涉企民工工资兑付纠纷143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让企业在法治框架内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搭建平台,织密便企服务网络

“以前遇到法律问题,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有了助企法律服务团队,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四川鲁丽绿色数智家居产业园负责人马保超的话语,道出了昭化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为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昭化区整合政法、信访、司法等资源,设立营商环境举报中心、企业巡回法庭、“企能办”等平台,组建了12支助企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进企业、联项目”活动,为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亿云达智能集采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

此外,昭化区还创新“村能办”“说事服务站”“有事来协商”等模式,将涉企服务延伸至产业园区、乡村企业聚集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维权难等问题,该区联合金融、税务部门推出“警税协作”机制,查处涉企招投标领域招投标违法问题6起,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区重点项目落地率达98%,山东品成精工铝业高端铝型材生产基地等4个项目实现“7天洽谈签约”,刷新招商引资“昭化速度”,护商安企的“法治红利”持续释放。

联动防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平安建设的核心。昭化区以“智能化防控网络”工程为抓手,为企业安全生产撑起“防护伞”。昭化区在鲁丽家居、云海山居等13个重点项目园区,深度融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慧眼工程”,构建起覆盖企业厂区、周边道路、仓储区域的智慧安防体系,实现安全隐患实时预警、快速处置。

同时,昭化区推行“民警+辅警+武士+义警”联合巡逻机制,借助基层群众力量,在企业集中区域、工业园区周边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去年以来累计排查整改企业安全隐患280余处,有效防范盗窃、破坏生产设施等案件发生。该区还通过深化网格化治理,将2100个网格延伸至企业车间、项目工地,组建17支“平安店长”“企业安全员”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企业吹哨、网格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处置机制,让企业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

从古代“葭萌”的法治萌芽,到如今“平安昭化”的护商实践,昭化区始终将法治精神融入发展血脉。如今,这片古老土地上,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护商安企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随着“葭萌之治”不断走深走实,昭化区正以更优的法治环境、更实的护商举措,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平安新篇,为新时代“郡县治、天下安”贡献着昭化力量。

(盛通)

编辑:石雪芹校对:刘敏

责编:何沂薇编委:程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