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香沃野 一起在初秋邂逅川野里的丰收诗行

初秋时节,广袤的田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丰收画卷。农人们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地收割着庄稼,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掩不住眼中那满溢的幸福。远处,收割机的轰鸣声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欢快的丰收赞歌。

广元市朝天区

1200余亩核桃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放眼望去,无论是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还是在崖前沟畔、山坡林间,一棵棵枝叶繁茂的核桃树上,缀满了浑圆饱满的核桃,村民们挥竿抢收,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8月21日,在该区羊木镇金笔村的千亩核桃林里,竹竿轻敲枝头的脆响声此起彼伏。一颗颗裹着青绿色外衣的核桃如雨点般“噗噗”坠地,与村民们的欢笑声交织成动人的丰收乐章。“这一竿子下去,就是好几块钱哩!”村民吴忠琼拎着竹竿在自家的30多亩核桃林里不停忙碌着。她手腕轻抖,饱满的青皮核桃便簌簌落下,“今年预计能收20多吨鲜核桃,忙活20来天就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她的额头渗出汗珠,嘴角却一直上扬。

村民挥竿采收核桃

从过去的零散种植,到如今的千亩丰收;从愁卖到畅销,金笔村产业振兴的故事就藏在这一颗颗核桃里。近年来,依托当地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村里大力发展核桃种植,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让核桃品质逐年提升。同时,采用当地合作社统购统销与散户自主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为村民解决了销售难题。如今,核桃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你看我们这满山的‘金果果’,可是全村人的宝贝。”金笔村党支部书记易琳介绍,目前该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预计总产量600吨。下一步,村里还将对接更多收购商,让金笔村的核桃“走”得更远、卖得更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达州市达川区

梨满枝头鼓钱袋

江阳黄花梨是达川区的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具有水分足、甜度高、皮薄、肉质细腻等特点,因出产于明月江畔的达川区江阳乡(已撤销)而得名。

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指尖轻转便摘下一个熟透的梨子,麻利地套袋、装箱,竹篮装满后便提到路边的货车旁,你递我接间,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眉眼间的笑意。整个梨园里,采摘声、欢笑声、货车发动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黄花梨属于鲜果,高温条件下保鲜期较短,成熟期大量上市不仅销售困难,还会影响价格。有了这个冻库,梨子的保鲜期能延长,再也不怕果子烂在手里了。”新学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丹说。村里还成立了黄花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采摘、收购、分选、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包装上印着“江阳黄花梨”字样的礼盒精致美观,一个个饱满的梨子成了果农增收的“金果果”。

直播拍视频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新学村刚摘的黄花梨,咬一口汁水直流,甜到心里。”梨园边的直播架前,李丹捧着刚摘下的梨子,对着镜头热情介绍,屏幕上订单不断跳动。

近年来,村里乘着电商东风,把直播间搬进梨园,果农们当天采摘的梨子,当天就能打包发货,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无缝衔接。

眉山市彭山区

立秋时节稻浪飘香

立秋刚过,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汉安村的田野里已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秋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飘散着醉人的稻谷清香。种粮户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双抢”时节。

“今年我家稻子产量还不错!”正在田边指挥收割的种粮户李万军抹了把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放眼望去,三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机声轰鸣间,一排排稻秆被整齐地“吞”入机器,金黄的稻谷则从出粮口源源不断地涌出。

丰收的稻谷

据统计,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14.05万亩,预计总产量8.1万吨;其中制种水稻1440亩,预计总产量115.2万斤,目前已收获640亩,产量51万斤。“随着水稻陆续成熟,全区已调配充足的收割机和烘干设备,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上下正全力以赴,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内江市东兴区

“藕”遇丰收

初秋时节,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新屋村莲藕迎来丰收季,当地藕农适时采挖新鲜莲藕,及时供应市场。据悉,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背靠成都、重庆大市场,通过大力发展莲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8月19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新屋村,藕农正在装车。

泸州市古蔺县

4500余亩高粱迎丰收

当前正值高粱成熟时节,古蔺县永乐街道4500余亩高粱迎来丰收。放眼望去,红彤彤的高粱颗颗饱满晶莹,压弯了枝头,一串串穗子仿佛披上了枣红色的外衣,随风摇曳。高粱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运转,收割、脱粒,一气呵成,高粱粒源源不断地倾泻入运粮车,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新粮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科技赋能与政策保障让种植户们腰包鼓鼓,种植热情高涨。

大片的高粱

此次高粱丰收,不仅是永乐街道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更彰显了科技助农、政策惠农、干群同心的显著成效。火红的高粱堆成了小山,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劲动力。

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

青花椒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在金阳县芦稿镇大卷村山坡上,一串串饱满油亮的青花椒挂满枝头,椒农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采摘青花椒

“今年雨水阳光都充足,花椒挂果格外喜人,我家差不多能收2000斤左右的青花椒,又是个丰收年!”椒农崔光顺将一串串成熟饱满的青花椒摘下,动作娴熟而轻柔,“来,你闻闻,这麻香味道浓得很,这才是我们金阳青花椒的味儿。”崔光顺随手摘下一小簇青花椒说。“去年,大卷村五家老林组的青花椒出口欧盟500多斤,每斤高于市场价百分之二十,椒农增收2000余元。”芦稿镇大卷村驻村第一书记蒲政超说。

各项指标达到欧盟标准后,成功出口海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更让“金阳青花椒”的名号走出国门,这是对大卷村坚持绿色生态种植道路的最高褒奖。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曾璐 整理报道

(综合自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达州日报、上游新闻、工人日报)

编辑:曾璐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