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可生金 四川首个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入股体系建立

盛夏之季,走进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郁郁葱葱的林盘里,岷江美术馆的红房子十分显眼。这幢建筑不仅是链接艺术与乡村的载体,还是温江首个由村集体通过生态价值入股的方式经营的建筑空间。

岷江村地处温江北部,金马河与江安河从村子两翼穿过,树木繁茂,四季花香,近些年来是成都有名的近郊游目的地,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前来投资的社会企业不少。

为了架起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温江区尝试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转化机制,请来权威机构,对岷江村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形成四川省首个《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岷江美术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实现以生态价值入股。

请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全村生态价值评估为1.44亿元

“目前我们的岷江美术馆二期项目已经启动,将于9月初开工,预计明年年初竣工验收。”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对记者说。

据了解,岷江美术馆二期项目将由岷江村使用和美乡村资金建设,建好后沿用一期运营模式,通过村集体与投资人共同成立的项目运营公司——成都十里桂香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来运营。由于项目规模将发生变化,届时将重新核算双方占股比例。

“近些年来,不论是村集体还是投资方,都对‘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那么生态价值在整个项目中如何体现?占比多少?在过去是没有人来度量过的。”陶勋花表示。

2024年9月,温江启动岷江村生态价值评估转化机制试点项目,请来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这一权威机构,对全村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

陶勋花拿出一张名为《岷江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其构成》的表格,只见表格上清楚的显示着,岷江村的生态产品总价值通过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方面的价值构成。

评估机构采用了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手段,对包括农林牧、能源、淡水等要素在内的物质供给,包括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环境净化等在内的调节服务,以及包括旅游康养、休闲游憩等在内的文化服务进行了价值评估。

经核算,岷江村2023年的生态产品总价值为1.44亿元,其中物质供给产品价值占比18.13%,而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则是占到了75.08%,展示了岷江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其在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的巨大潜力。

陶勋花介绍,在进行岷江美术馆一期合作时,评估机构将这一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为150万元,在成都十里桂香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占股15%。在岷江美术馆一期的运营中,村集体除了可获得8万元/年的固定分红(相当于租金)外,还能获得15%的股权分红,形成了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发改部门: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借鉴

以岷江村为样本,开展全省首个以村为单元的生态价值评估意义何在?温江区发改局副局长严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此次尝试,构建了村级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形成四川省首个《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打通了岷江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为岷江村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可操作的框架。

“这一指南的应用将不仅局限于岷江村,还将扩展到其他村级生态产品的核算中,力求为全国同类型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借鉴。”严弢说。

投资方:把账算清楚,投资决策就有了依据

投资方、岷江书院文旅度假区董事长叶青则表示,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可以将价值量化、标准化,“对企业来讲,就可以把账算清楚,投资决策就有了依据,这是我们敢于投入的原因,因为账算得过来。”

(记者 李娟)

编辑:许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