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旅游联盟 奏响文旅协作新乐章——剑阁县与广安市深化托底性帮扶推进区域文旅协作掠影

七月盛夏是一年中最蓬勃的时刻,剑门关活跃了起来,处处皆景,步步入画。季节限定的美景已悠然展现于雄关之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这也是剑阁县与广安市深化托底性帮扶推进区域文旅协作的缩影。

近年来,剑阁县抢抓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重大机遇,围绕市委“1345”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文旅兴县”之路,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二次腾飞”,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托底性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剑阁县与广安市深化区域文旅协作,推进两地产业协作、资源互补、品牌共建,加快文旅产业升级,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项目引领激活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

“翠云廊,使人感到心神舒畅。”7月25日,“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走进翠云廊,不少媒体人对翠云廊景区赞不绝口。

剑阁县围绕打造“天府旅游名县门户区”谋划、包装、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投资约20亿元,建设蜀道博物馆、剑门关景区新游客中心、蜀道文化广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编制《翠云廊扩容提质增效规划方案》《剑门关景区项目规划方案》《剑门关古镇四态合一提升规划》,对剑门关、翠云廊景区、剑门关古镇重点区域进行提升改造,提升消费空间、丰富业态产品。

另外,借助广安市帮扶力量,大力发展文旅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70万元,实施蜀道五指山旅游度假区福心文化广场、剑门关镇梁山村福心茶园及剑门关景区游客中心智慧化平台建设项目,形成“以文带旅,以旅促商”的良性循环。

如今,文旅项目为剑阁县当地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带动区域农家乐、民宿餐饮等庭院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居民增收,区域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显著提升。

合作共享丰富文旅产业发展新体验

剑阁县和广安市同属嘉陵江流域,两地都是低山、丘陵地貌。剑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剑门蜀道等众多知名文化遗产,广安市则拥有邓小平故居等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两地在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方面各具特色又相融互补。

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共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剑阁县与广安市签订《剑阁·广安客源互送文旅合作事项备忘录》《文化旅游协作框架协议》。

协议的签署,让两地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共建旅游目的地、共促品牌宣传推广、共建嘉陵江旅游风景道、共推文化繁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共享,使游客能够在一次旅行中领略到不同地域的多元魅力,极大丰富了旅游体验。

剑阁县与广安市两地互授“文旅宣传营销中心”,互相开展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将“魅力剑阁、自在广安”的联合文旅品牌效应最大化,有效提升两地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政策对接打造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江流奔涌,文脉绵长。剑阁县与广安市就“雄奇古蜀道·神秘巴文化、壮丽川东北·山水生态城”等区域旅游线路共推、剑门关景区与邓小平故里旅游区等代表性景区互动、市场客源互送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合作。

线路互通。两地共同发布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魅力乡村旅游线路、历史文化旅游线路10余条,共同推进嘉陵江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景观打造,促进区域旅游的互联互通。

景区互动。剑门关景区与华蓥山景区、蜀道五指山旅游度假区与五华山景区分别签订《景区营销合作协议》,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即游客持广安市或剑阁县任意景区门票,半年内可享受购买对方门票半价优惠。

客群互送。共同拓展两地暑期文旅市场,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团队赴剑阁开展研学活动,可享受免景区门票政策。自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剑阁广安两地互送游客11000余人。

从单一项目合作到全产业链布局,从对口帮扶到多方共赢,从传统观光向文化体验升级发展……一系列有份量、有力度、利长远的政策措施,让游客体验更有温度、产业发展更有后劲。接下来,剑阁县与广安市两地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对接,加强优势互补,共同绘就托底性帮扶区域协同发展新图景。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敬梅

编辑:石雪芹校对:何泓岑

责编:何沂薇编委: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