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摄影报道
10月18日至19日,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2025年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博士后和博士青年学者,围绕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一系列时代命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与思想交融。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董宏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颖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廖祖君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董宏杰指出,博士后与博士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肩负着促进学科繁荣与学术创新的时代使命,他希望与会学者畅所欲言、汇智聚力,共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崭新动能。
杨颖围绕活动主题,从粮食安全、新质生产力、乡村治理、绿色发展、城乡融合五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向。他强调,青年学者和博士后既要仰望星空、勇攀学术高峰,亦须脚踏实地、扎根中国大地;要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探讨中凝聚共识,共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
主题报告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叶兴庆研究员以“扩大农村开放性,促进城乡经济大循环”为题,从地区、权能、领域、对象与标的五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农村开放体系的构建路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郭晓鸣研究员深入剖析了城乡要素流动面临的现实瓶颈与破解之策;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原主编李萍教授阐述了城乡融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命题、新方向与新使命;四川农业大学原党委常委杨锦秀教授聚焦四川实践,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龚勤林教授从“城乡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城空间品质、人口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之间的关系。五位专家的报告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激荡的学术盛宴,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专题报告环节,10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秀博士后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内容紧扣“粮食安全、数字赋能、乡村建设、绿色发展、城乡融合”等关键议题,视角新颖、方法严谨,引发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入讨论。
在分论坛上,30余位博士后、博士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成效”“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等主题,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与鲜明的实践导向。
本次活动还特设墙报展示专区,荟萃了全国30余位博士后的研究精粹。
编辑:王海静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