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六十余载深耕,德阳已成长为全球重大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重镇,手握“中国制造的脊梁”这一响亮名片——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15个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布局,德阳汇聚了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国字号龙头企业,其发电设备累计产量超7亿千瓦,国内每4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德阳造”。
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华龙一号”首台核电汽轮机主机设备。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2025年,德阳的热度一路高涨,众多大型活动纷至沓来,四川德阳,这座曾经以“重装之都”闻名却略显低调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强势闯入公众视野。德阳究竟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目光,成为各类盛会的青睐之地?
盛事汇聚,德阳迎来高光时刻
2025年的德阳日历上,重大活动接连不断。6月18日,为期五天的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在绵竹市开幕。展会创新性地采用“1+1”双会场布局,主展场绵竹剑南老街充分融合“国际视野+本土特色”,打造了名酒特展区、国际综合酒品区、四川会馆美酒展区、国内综合精品区及绵竹酒业特色区五大功能板块,汇聚全球10多个国家、超百家知名酒企,涵盖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六大酒类。
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在德阳绵竹开幕(供图:德阳市委宣传部)
一个月后的7月26日,德阳蓝鲸音乐嘉年华在旌阳区天府数谷举行。张信哲、张含韵、吴克群等艺人现场献唱,吸引2.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
张信哲表演(供图:旌阳区委宣传部)
九月的德阳更加忙碌。9月16日至18日,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40余名外宾和6名两院院士齐聚德阳,共商绿色发展。大会设置“1+1+19”活动矩阵,包括1场开幕式暨主旨大会、1场装备展览和19场专题会议。本届展览会共吸引9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其中,特装展位企业68家,占比近75%,标准展位19家,大型装备室外展位4家,进一步丰富了展出形式。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
9月15日至17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2025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活动成功举办。这场活动全面展示了德阳独特的“古蜀文明大国重器”双重顶流IP,打响了“中国装备科技城”城市名片。
报道团探访了位于德阳经开区的高端能源装备数字化制造中心生产现场。在这里,反应堆压力容器展示件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核燃料反应的场所,也是核电站的关键核心装置。
国机重装成功研制国产化首件世界最大等级FB2中压转子
金秋十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将在德阳玄珠湖录制,10月6日晚8点,晚会将通过央视多个频道向全球播出。
主舞台选址在德阳玄珠湖,依托实景山水,以蜀道为引、明月为核,营造出“月从蜀道升,人向镜中圆”的深远意境。
巧妙融汇古老文明与现代气息、历史纵深与未来想象、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展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万千气象。
三星堆的神秘古韵、智能制造的硬核力量、非遗乐器的悠远回响等都将以创新的视听语言加以呈现,为全球观众奉献一台融民族底蕴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团圆盛宴。
交通优势,区位价值凸显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地,距成都仅40公里,是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成德间动车已经实现公交化运营,每天运行100趟以上,两地通勤最快仅需23分钟。
近年来,德阳市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资金,正式开工建设德阳公交南枢纽站建设项目;探索开行专线公交、定制公交等,丰富拓展多样化服务模式,扩大城市公交服务深度广度;升级改造文庙广场三号线摆渡车、城际公交停靠站,逐步推进公交站台智能化升级;陆续推进客运公交化改造,德(阳)绵(竹)城际公交线路、德(阳)中(江)城际公交陆续开通;深化动车公交化,与绵阳车务段签订新一轮动车运营协议,成德两地动车日稳定开行120趟以上……
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路线方案示意图(图据蜀道集团)
2024年12月25日,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活动在松林枢纽举行,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德阳绕城南高速公路是成都都市圈北部重要交通干线,其建设对于提升德阳城市通勤服务水平和区域路网衔接转换效率,支撑服务成都都市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中德阳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四川省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线建成后,将串联起成德重要经济产业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对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增强德阳节点通行能力、提高路网转换效率、加强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部联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西南与西北地区的干线铁路——川青铁路正在抓紧建设,直接连接德阳与西宁。两地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四个半小时,将进一步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便捷度。
综合自四川新闻网、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日报、德阳市人民政府、新华社、人民日报、德阳日报
编辑:宋俊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