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交通建设领域喜讯频传,成德S11市域铁路、沪渝蓉高铁、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永济大桥等多个重点工程迎来关键进展,从跨区域大通道到城乡便民设施,全方位推动交通网络提质升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施工现场(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市域铁路成德线:地下车站全部封顶,三星堆站将成 “文化+交通” 双窗口
作为成德眉资同城化“2环3射”轨道交通骨干项目,成德S11市域铁路近期建设进度显著加快。在鸭子河北岸施工现场,全长496米的鸭子河大桥已完成桩基、承台、桥墩施工,4座桥墩稳固矗立河中,河面桥梁段架设到位,北岸移动挂篮作业正推进两段桥体合龙,目前中跨和次中跨已合龙,预计12月底实现全桥合龙,为线路贯通奠定关键基础。
施工现场(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备受关注的三星堆站也即将破土动工。该站选址距三星堆博物馆2公里处,以保护考古区域,未来将通过线路衔接或车辆接驳解决旅客“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车站总长95米、宽38.5米,采用“站桥合一”结构,不仅是重要交通节点,更将融入三星堆文化元素,成为展示古蜀文明的特色窗口,目前建设方案已初步拟定,临建部分完成,开工在即。
成德S11线起于成都地铁1号线韦家碾站,止于德阳北站,全长71公里(成都段31公里、德阳段40公里),设15座车站(地下站10座、高架站5座),向南可接驳18号线通达天府国际机场,还能连接成资线、成眉线至资阳、眉山,总投资约305亿元,工期49个月,预计2027年通车试运营。当前德阳段21个工点在建,4座地下车站中3座已封顶,盾构施工完成总量78%,高架段下部结构完成17%,建成后成都韦家碾站至德阳北站最快通勤时间将缩至50分钟,助力成德“双城生活”落地。
施工现场(成都铁路局供图)
沪渝蓉高铁冲刺关键节点:扬州制梁场收官,成都至上海6.7小时直达可期
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动脉——沪渝蓉(北沿江)高铁近期建设持续突破,两大核心工程相继完工。10月19日,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扬州制梁场完成全部870榀箱梁预制任务,作为扬州段预制箱梁数量最多的梁场,其成果将直接保障后续架梁与轨道施工连续性;10月18日,仪征北站站台梁全部浇筑完成,该站位于仪征市月塘镇,采用“两台4线”布置(2条到发线、2条正线),设计为侧式高架站台,为站房建设、雨棚搭建铺平道路。
沪渝蓉高铁起于上海,途经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止于四川成都,全长约2100公里,预计2030年前全面建成。建成后将取代原有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串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11个省(市),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新通道。对四川而言,线路将使成都至上海的运营里程缩短至1875千米,旅行时间从当前十余个小时压缩至6.7小时,实现“朝发夕至”,同时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沿线产业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路线图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年底通车在即:嘉陵江特大桥合龙,双向八车道贯通成渝
G42南充至成都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成南高速扩容项目)近期迎来关键突破——核心控制性工程嘉陵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大桥主梁悬浇施工完成,正式转入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施工阶段,标志着项目进入冲刺期,预计今年年底全线通车。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路线图
嘉陵江特大桥横跨南充市高坪区与嘉陵区江面,全长2309米(主桥长500米),采用半漂浮体系对称双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主塔高116.55米(约40层楼高),建设规模与技术难度居川内高速桥梁前列。作为四川既有高速公路原位扩建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项目,成南高速扩容项目全长240.226公里,设计为双向八车道,采用“原路加宽为主、局部新建复线”模式,分为主线段与成都入城复线段:主线段起于南充高坪区东观枢纽互通,止于成都绕城高速螺蛳坝枢纽互通(215.697公里);成都入城复线段(起于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止于成华区龙港路)已于2025年9月13日通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成都、遂宁、南充间最便捷通道,提升东向出川效率,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结构。
永济大桥通车:什邡彭州告别40年绕行,通行时间缩至3分钟
成德眉资交界地带的民生交通工程——永济大桥近期正式通车,彻底结束什邡市马井镇与彭州市濛阳街道群众40年“隔河相望、绕行不便”的历史,两地通勤时间从30分钟以上压缩至两三分钟,成为推动区域协同与乡村振兴的“便民桥”。
图据中国交通报
永济大桥全长约600米(主桥长300米),桥面宽9.5米,设计为双向两车道,总投资1600万元,2025年1月开工建设。大桥北连什邡马井镇欢喜村(衔接X112线),南接彭州濛阳街道罗万社区(连通彭什路),是湔江河段上下游10公里内唯一地方公路桥梁,填补区域交通空白。通车后,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为成德眉资同城化筑牢基层交通支撑。
综合自四川新闻网 四川日报 成都发布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德阳市交通运输局
编辑:宋俊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