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四川很给力。日前,四川省统计局晒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四川消费市场走出直线拉升的昂扬步伐:
今年前9个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0.5亿元,同比增长5.8%。这一增速,带领四川消费市场跑进全国前十个经济大省第二、全国前六的排位。
是什么支撑四川消费市场强力拉升?怎么看待“第二”“前六”的含金量?
我们拆开看。先从季度来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四川社消零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2%、5.9%、6.2%,一路稳步前进。
再从全国看:今年上半年,四川消费增速领先全国0.6个百分点,而到了三季度,前三季度数据拉通后,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到1.3个百分点,强力拉动四川消费增速在全国的排名,从上半年的第十三位飙升到第六位。所以,四川消费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想最近很多人肯定关注到了一个消息:10月18日,四川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暂停,并在公告中称,优化调整方案后续待定。消息一出,受到全国消费市场的高度关注。
有人就好奇了,为什么不管是不是四川人,都会关心四川的“国补”政策呢?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9月前全国大多数省份相继调整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但四川的国补政策力度不减,一直实施到了10月上中旬。
大家不知道,这个政策的拉动作用其实非常大,我提几个数字就明白了:今年三季度,省外来川购车超过5.18万辆,而9月单月四川以旧换新的申请就超过10万辆,申请量较8月环比增长高达40%以上。想想,这换算成真金白银的消费数据,增长得有多大。
同样是有限的财政资金,四川为什么能延续到最后,发挥出最大的杠杆效应?这是因为从年初以来,四川就对以旧换新政策开展了科学调控、精准施策,分门别类制订“国补”实施方案,精准撬动消费市场。所以,今年前三季度,汽车、数码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四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四川消费总共超1327亿元,成为最大的增长点。
不仅是以旧换新,今年四川在提振消费上实际上花了不少狠功夫、真功夫:
就拿大家最喜欢的打折让利,以及各种花式消费的促消费来说,前9月四川共组织开展各类相关活动超2.4万场次。这些活动还很有特色:有的是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来开展,有的是根据老人、学生、粉丝等不同群体属性来发放促消费的专项福利。这些新鲜玩法,既有打动人心的温度,又有不断激发消费新需求的力度,所以在活动推动下,拉动销售额近1620亿元,妥妥秀出了变现能力。
再说说票根经济。今年,多位顶流明星到四川开演唱会,张学友、郭富城、孙燕姿、周深等,反正想到没想到的都来了。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像是世运会、世乒赛、电竞比赛等,场场演出、次次比赛,门票几乎“秒光”。
一张小小的票根,串联起成都赛事、演出、展会、婚庆、景区、博物馆等46个领域,把常态消费的票据变成了新型优惠凭证,让观众不止看一场赛事演出,而是打通“吃、住、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全场景,带给消费更多“长尾效应”。我们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超过9100场营业性演出在四川亮相,前三季度举办的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共有110多场,仅仅这百余场大型演出,就带动了四川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这些热闹的消费市场背后,正是四川大力扩内需、促消费,抓出特色、抓在关键点上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当然,大力提振消费,离不开大流量的人气、商气,同时更需要打动消费者的底气。
冲刺四季度,四川依然值得期待。
记者 陈碧红
编辑:王敏琳